2015年9月28日,福建晉江,來自海峽兩岸的師生代表身著漢服,以敬香、獻酒、誦讀祭文等傳統祭祀儀式,表達對孔子的追慕和敬仰。圖為有關領導為小學新生“硃砂開智”。 黃如萍 攝
2015年9月28日,福建晉江,來自海峽兩岸的師生代表身著漢服,以敬香、獻酒、誦讀祭文等傳統祭祀儀式,表達對孔子的追慕和敬仰。 黃如萍 攝
中新網晉江9月28日電(黃如萍)“習習儒風,華夏靈魂;仁義禮信,萬代不泯;煌煌論語,世界遵循……”28日上午,來自海峽兩岸的師生代表身著漢服共聚福建晉江,以敬香、獻酒、誦讀祭文等傳統祭祀儀式,表達對孔子的追慕和敬仰。
2015年9月28日是孔子誕辰2566週年紀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生於山東曲阜,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倡導的儒家思想,兩千多年來一直成為影響東方人人生價值觀念和治國為政的主要思想源泉。當天,全球許多有華人的地方,都會舉行孔子誕辰祭典,表達對孔子的尊崇與懷念。
是日上午9時30分許,隨著司禮官一聲“啟戶”,晉江龍泉書院大門緩緩打開,乙未年晉臺共祭孔子大典正式開始。參禮者整冠肅立,向至聖先師孔子行三鞠躬禮,在“通讚”的主持下,依次進行迎神、敬香、獻酒、讀祝等環節。敬獻“三牢”,進饌奠帛、敬香、獻酒,整個儀式進行了半個多小時,沿襲了中國周代雅樂的規範,再現了傳統的古風祭祀儀式。
晉江市傳統文化促進會會長林永達表示,祭祀是中國人不忘本的一種突出表現形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思想道德的根本在儒家思想,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經滲透到中華民族的血脈裏,祭祀孔子已經成為海內外中華民族子孫共同的尋本之禮。
“每年9月28日孔子誕辰日是臺灣的一個重要節日,各地孔廟都舉行莊嚴的祭孔大典,這一天還被當作臺灣的教師節,以此表示對‘至聖先師’的尊崇。”作為此次祭孔大典的亞獻官,臺灣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執行長陳鈺全告訴記者,儒家思想一直在臺灣廣泛踐行,仁義、孝親、尊師等儒家倡導的美德,已成為民眾生活的一部分。而明末清初,福建先民渡海赴臺,在島內興建孔廟,對儒家文化在臺灣的衍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地處福建東南沿海的晉江,與臺灣一衣帶水,“五緣”優勢明顯。近年來,在閩臺文化交流中,經常可以看到兩岸民眾聯合祭孔的身影,透過各種儀式,兩岸民眾既重溫了傳統習俗,也增進了兩岸學子的情感交流。陳鈺全認為,兩岸攜手舉辦祭孔大典,對於密切兩岸感情,共塑民族形象都具有重要意義。祭孔儀式年復一年,這條兩岸共通的文化紐帶必將把心繫中華文明的同胞緊緊聯繫在一起。
祭祀儀式後,龍泉書院內還舉行了乙未年學童啟蒙開筆禮。學童們在師長的帶領下,進行了正衣冠、拜謁先師、硃砂開智、啟蒙描紅、擊鼓明志等五項儀式。
晉江龍泉小學帶隊老師陳麗妹告訴記者,通過莊重的儀式讓剛入學的小學生真正感受到入學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開始學習,走向成才的起點。
據了解,“開筆禮”是我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對每個讀書人來講有著重大的意義,意喻良好的習慣要從小養成,在古代被稱為人生四大禮之一。主辦方表示,希望能通過此次活動,激勵同學們珍惜讀書機會、勤奮學習,同時又通過這種特別的方式,來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