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兩岸聚焦:活力四射的兩岸文學對話

時間:2015年06月08日 08:2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日,第三屆海峽兩岸青年文學會議在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行,來自海峽兩岸的近60位青年作家、文化學者,就新世紀以來兩岸長篇小説最新創作動態和學術成果展開對話。

  兩岸青年文學會議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臺灣文學館、臺灣《文訊》雜誌社和中國現代文學館協辦。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閻晶明介紹,2011年10月,第一屆兩岸青年文學會議在北京舉行,開啟了兩岸青年文學對話與交流的新篇章。此後,兩年一屆,2013年移師臺北;2015年,再次重逢于北京。

  雖然僅僅4年之別,參加者已大不相同。2011年時,參加的作家多為60後。此次參加的作家、評論者多為70後、80後。對於這股文學新生力量,老一輩充滿期許。閻晶明説,文學的發展需要一代一代文學人的共同努力,需要持久的傳承和不懈的建構。對於中華文學的發展,兩岸文學人有著相同的責任和使命。

  臺灣作家楊照演講時則表示,兩岸讀者都會透過大陸和臺灣各具特色的長篇小説了解彼此。希望兩岸作家能有自覺的意識,寫出各自社會最鮮活和真實的面貌。結束時,他特別引用毛澤東的話:“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並開玩笑説,後一句是他想説的話,假如臺灣來賓不知道,可以請教下旁邊的大陸朋友,就此開始彼此交流的第一步。

  作為大陸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雲雷是第二次參加兩岸青年文學會議。他認為,兩岸作家受不同的成長經驗影響,風格不盡相同。青年作家的定期交流,不僅可以交流文學,對民族文化本身的認同也可以起到積極作用。“不同的碰撞有助於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彼此,也能從另外一個角度了解我們自己。”

  臺灣青年作家伊格言説,網際網路時代資訊交換便利,兩岸青年差異不大,或者説差距逐漸縮小。就文學來説,兩岸青年面臨同樣情境——對於彼岸的了解還處於老一輩的狀態,“臺灣青年知道的大陸作家是莫言、王安憶,大陸青年認識的臺灣作家是黃春明、陳映真,或朱天文、朱天心。”伊格言認為,主要原因是很難讀到對方的作品。他感嘆,“吾生也晚”,沒趕上文學的較好時代。當下,出版社出於經濟考量,對純文學不很感興趣。“兩岸青年的困境是一樣的。交流過程中,可以彼此促進、彼此激勵,”伊格言笑説:“當然,大環境沒那麼好,也可以彼此取暖。”臺灣文學館副館長蕭淑貞倒是比較樂觀,她發言時表示,當下的網際網路不僅增進了兩岸文學界的交流與了解;也有可能讓文學發生質變,是否因此産生新體裁,不可預期。

  為期4天的研討將近結束時,會議特別發佈新書《兩岸新銳作家精品集》。這本書收錄了20位兩岸“70後”“80後”作家的作品。在書的序言中,中國現代文學館館長吳義勤寫道:“兩岸文學正在成為彼此的參照與互補,它們以各自的獨特性建構著自身的文學價值,也在日趨深入的交流與對話中一步步匯入中國文學生生不息的歷史長河。”兩岸青年文學的對話,意義正在於此。(本報記者 孫立極)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