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5月7日開始,為期三天的“臺灣(地區)百佳唱片巡展”在天津文化中心圖書館拉開序幕。這次展覽匯集了從1975年到1993年臺灣歌壇黃金歲月中的精華作品,展覽的唱片中既有年輕人陌生的黑膠唱片和盒式錄音帶,同時也有當下依然在流通的鐳射CD唱片。這次展覽作為“天津電臺聽眾服務月”的系列活動,還將在5月8日推出“百佳唱片”賞鑒會。展覽首日吸引了大量聽眾市民前來參觀,5月8日下午,活動主辦方天津文藝廣播還將在天津文化中心圖書館報告廳推出“百佳唱片”賞鑒會。
5月8日,記者在“百佳唱片巡展”現場看到,很多聽眾和市民很早便來到現場,在黑膠唱片、盒式卡帶和鐳射鐳射CD等不同時代的音樂播放載體中,尋找逝去歲月的美好。一位徐小姐表示:“‘百佳唱片’很早就聽説過,但真的見識實體唱片,特別是三種不同年代的實體唱片這還是第一次。這次展覽讓我大開眼界,也希望更多年輕人看看這些展覽,支援我們自己的實體正版唱片。”活動主辦方,天津文藝廣播DJ翟翊介紹:“有人把1975年到1993年這十八年,稱作是臺灣歌壇的黃金歲月,因為在此期間不僅出了李泰祥、李壽全、羅大佑、李宗盛、小蟲等堪稱臺灣歌壇領軍人物的著名製作人、作曲家,還出現了諸如齊豫、蔡琴、潘越雲、費玉清、黃鶯鶯、蘇芮、童安格、齊秦、王傑、庾澄慶、姜育恒等無數個性鮮明、實力非凡的歌手,隨之而誕生的更是一大批影響深遠的專輯與歌曲。1993年,臺灣著名電臺節目主持人陶曉清女士、她的兒子馬世芳和臺大人文社社長吳清聖共同發起了‘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的評選活動。此次評選的範圍是從1975年楊弦的專輯《中國現代民歌集》開始到1993年1月出版的所有專輯,前後兩次的評審共邀請了臺灣音樂界、傳媒界及其他有關人士約150多人參與,而評選的標準則以整張專輯在原創性、詞曲、演唱等多方面的綜合表現作為考量,以務求評選的公正性與客觀性。對於此次評選,所有的參與人員都投入了極大的熱忱並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從而使得最終出爐的這份榜單顯得尤為珍貴和極具價值。”
文藝廣播總監張立群告訴記者:“《臺灣流行音樂100最佳專輯》從文化上來講已經在無形中為歌迷完成了一種教科書式的時代總結,讓歌迷從此有了一段屬於他們特有的音樂記憶。天津文藝廣播在2015年每晚黃金時段推出的《文藝正點播》節目中,主持人翟翊第一次在內地電臺中,帶領聽眾系統梳理臺灣地區百佳唱片。為了滿足更多聽眾欣賞、見證這段華語歌壇黃金歲月精華濃縮的心願,我們在今年的‘聽眾服務月’中推出了百佳唱片的收藏展覽,唱片收藏家翟翊和常海峰將自己的珍藏唱片和大家一同分享。而這次唱片展,也是內地第一次以百佳唱片為主題的唱片展示——當黑膠唱片被盒式卡帶取代,當盒式卡帶為鐳射唱片讓位,當鐳射光碟敗在MP3為首的數字音樂的衝擊之下,希望我們主辦的這次‘臺灣百佳唱片展’能夠讓您通過音樂載體的變遷革命,重溫逝去日子的美好激情。而從現場效果來看,聽眾非常喜歡我們的活動,不用年齡層的市民都有自己感興趣的百佳唱片專輯,而我們賞鑒會上因為文藝臺眾多主持人的出場分享,同時也因為好音樂的吸引力,有限的門票居然一票難求。”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