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于正侵權案|全球百大品牌|掃心地|送詩人去流浪|

您的位置:台灣網  >  兩岸文化  >  交流與合作

天一閣展出蔣介石等名人家譜 尋根熱興起揚家族文化

時間:2014年12月08日 09: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天一閣展出蔣介石等名人家譜尋根熱興起揚家族文化

  活動現場。 鄭薇薇 攝

  中新網寧波12月7日電 (記者 何蔣勇 見習記者 李佳赟 通訊員 屠建達)家譜不僅是一種刻錄群像的表譜形式,更是記述血緣世系的家族史詩和民族根系。在浙江省寧波市第六個“歷史名城保護日”即將到來之際,中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寧波天一閣於今天(12月7日)起舉辦“問譜尋根——天一閣家譜文化展”,包括范欽、章學誠、全祖望、孫星衍、蔣介石、包玉剛等名人的家譜一併展出,極東南人文之盛。

  在古代,家譜對個人和家族都具有重大的意義。幾乎每一個大家族都會修家譜。而每個人只有名字上了家譜,才能真正被家族所承認。從家譜上除名就意味著被逐出家族,是傳統社會最嚴厲的懲罰之一,到處都要被人歧視。

  記者獲悉,在天一閣400多年的傳承中,所藏的新舊家譜已達800多種,其中不乏世所罕見的珍本,如劉宗周所輯的《水澄劉氏家譜》(明刻本)、萬斯大纂《濠梁萬氏宗譜》(清乾隆刻本)、黃宗羲後裔黃炳垕纂《竹橋黃氏世德傅讚》(清光緒刻本)等。據統計,天一閣所藏的善本家譜達420多種500余部。其中300種以上是聚居寧波市區和鄞縣的氏族家譜,約佔總數的75%。

  家譜與正史、地方誌一起構成了古代史學傳統的三大支柱。天一閣研究員袁慧介紹説,當時大量古書、家譜被當作廢紙處理,邱嗣斌、駱兆平、洪可堯等3位天一閣老前輩得知後,就去各種廢品倉庫、廢紙回收站等地方一點點翻尋,“淘”回來大量的好東西,其中就包括了大量的家譜。

  古人有“三十年一小修,五十年一大修”的修譜傳統,如今伴隨著尋根熱的興起,家族文化的價值也越發引人關注。在此次展覽中,便出現了一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新纂修版家譜,如《埋馬羅氏勝山支譜》、《清泉張氏宗譜》等,範圍遍佈全國乃至海外。

  袁慧表示,現在有不少家族特意將新纂修的家譜送到天一閣收藏,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家族傳統,其中的部分新家譜,也在此次展覽中一併展出。這些新版家譜與歷經歷史沉澱的名人家譜一起,將更好地保存、展示、傳承家譜這一獨特文化資源,使家族史詩得以保有溫度。

  在今天召開的展覽開幕式上,天一閣博物館還接受了國學大師饒宗頤的得意弟子、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高級研究員、學術部主任鄭煒明博士捐贈的其個人收藏的兩种家譜雕版,共133塊,237面,分別來自湖南桂陽王氏和湖南臨武彭氏。

  據悉,這些雕版有的刻于清代道光年間,有的刻於民國時間,是兩個家族不斷遞修家譜的直接見證,每一塊上面都凝結著兩個家族繁衍生息的細枝末節,具有豐富的史料價值和文化價值。(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向艷梅:一路走來不容易

  “我是不會放棄(奧運會)的。”4年前在最後時刻落選奧運會,讓女子舉重69公斤級選手向艷梅失落許久,卻沒有讓她就此消沉。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