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語歌曲式微引發憂慮,兩岸知名閩南語詞曲作者、歌手、唱片公司代表、專家學者30日聚集臺北,為閩南語歌曲的未來尋找出路。
目前,全球有6000多萬閩南語受眾,使用這種漢語方言演唱的歌曲不再僅僅是地方文化,它在兩岸、東南亞乃至更遙遠的異鄉都有忠實聽眾和傳唱者。
然而,語言障礙讓閩南語歌曲通常只在區域性範圍傳播。年輕受眾比例偏少、歌曲風格相對單一、缺乏當代性和國際性元素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閩南語歌曲的進一步發展。
在30日這場名為“兩岸閩南語歌曲未來發展研討會”上,與會者為閩南語歌曲的版權保護、市場拓展集思廣益。
福建省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吳少雄指出,閩南語歌曲的表現形式和傳播平臺都應多樣化;臺灣藝人、著名歌曲《家後》的創作人鄭進一表示,在促進閩南語歌曲的發展方面,大陸可以發揮更大作用;歌手袁小迪則具體建議,兩岸可成立專門機構,在閩南語歌曲相關業務上對接,更好地保護歌曲版權。
與會音樂人和學者多認同:兩岸特別是閩臺之間應加強合作,共同弘揚這種閩南文化表達形式。
研討會上,有觀點認為,目前大陸民間節慶演出、專業演唱會、閩南語音樂産業,都處於創新轉型的關鍵時期,契合閩南語音樂的創作、傳播與發展。而臺灣具有較成熟演藝運作體系,包含藝人經紀、包裝、培訓、行銷等,還有優秀作品和成熟藝人。
泉州廣播電視臺綜藝節目中心總監周斌認為,可通過兩岸合作,吸引臺灣更多優秀歌手、作品進入大陸,以泉州為樞紐,構建産業發展通道,讓閩南語歌曲、閩南文化影響輻射更大的範圍。
他透露,泉州正計劃打造“全球閩南語歌曲頒獎大典”和“新閩南語歌曲創作演唱大賽”,希望在更大的平臺上將流行元素融入閩南語歌曲,打破區域性傳播壁壘,讓閩南語歌曲和當代流行音樂更充分互動、結合,以“新閩南語歌曲”傳播至非閩南語系地區,讓更多人感受閩南文化的吸引力。(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