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化自然遺産隨著運動員回家 將傳遞到全球每一個角落

2023-08-14 11:30:00
來源:成都商報
字號

  8月8日,成都大運會正式落下帷幕。這不僅是一場體育競技大賽,也是一次文化交流盛事。來自不同國家、説不同語言的大學生,以體育為媒介,在成都共譜青春之歌。

  打開社交媒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代表夏澤翰看到了大學生運動員們發佈的對成都美食和美景的體驗。成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亞洲首個授予“世界美食之都”稱號的城市,附近更有數處世界遺産地。

  日前,成都商報-紅星新聞專訪了夏澤翰。在夏澤翰的理解中,大熊貓等世界遺産能夠讓年輕人了解我們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並更好地理解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可持續發展等全球挑戰。

  夏澤翰期盼,來自113個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在比賽結束回國之後,可以通過社交媒體,把他們在成都的所見所感所盼,傳遞給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在他看來,這正是大運會作為一場青年對話盛會的意義。

  更好地了解

  中國西部的巨大潛力

  中國西部的經濟發展和東部相比有差距,國家體育總局曾指出,群眾體育發展水準西部也和東部和中部地區相比有差距。成都大運會是中國西部第一次舉辦世界性綜合運動會。成都大運會的成功舉辦,對於中國西部來説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夏澤翰指出:大運會把世界的目光帶到了中國西部。中國有著美妙的、高品質的發展。它會帶來新的機遇。成都新建了很多基礎設施,比如我了解到,大運村建得很好。發展機遇存在於不同的經濟領域,包括高品質的基礎設施,例如鐵路網路、電動汽車、綠色基礎設施。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我們有很多與四川省有關的項目,以及中國西部其他地區和“一帶一路”相關的項目。所以我認為,大運會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這113個國家和地區以及運動員們更好地了解中國西部的巨大潛力,讓中國西部展示自己。

  這也將幫助中國西部的公民了解體育的價值。除了身體健康,體育可以促進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可持續發展,因此這對每個人來説都是一個巨大的機遇。

  四川的世界遺産是全世界的遺産

  成都是中國西部一座非常國際化、開放包容的城市,在文化上充滿活力。成都加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創意城市網路,是“美食之都”。大運會期間,成都還舉辦了成都雙年展、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技藝體驗等活動,推出了“世界遺産經典之旅”等多條精品參觀線路。成都舉辦如此大型體育賽事的文化基礎是什麼?

  夏澤翰指出:首先,我想談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成都的標誌——太陽神鳥圖案,它是中國文化遺産標誌,也是成都大運會會徽,出現在大運會開幕式的金色焰火中。“太陽神鳥”有著約3000年的歷史,展示了傳統與現代歷史。可以説,大運會開始於對悠遠古蜀王國的理解。

  當然,成都還有很多令人驚嘆的文化。這裡既有文化遺産,也有自然遺産。成都最有趣的東西之一就是大熊貓,它是大熊貓之城。大熊貓是全世界的標誌性物種,是世界遺産。大運會運動員來到這裡,了解到環境的挑戰,以及為什麼我們需要保護大熊貓。包括峨眉山-樂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都離成都中心城區不遠,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遺産地。它們為這些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們了解我們過去在哪,我們現在在哪,我們將走向哪,帶著我們對文化、傳統和歷史的理解。

  要成為世界遺産,必須具有突出的、普遍的價值。四川大熊貓棲息地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説明我們應該如何對待如此重要、稀有、標誌性的物種。這些世界遺産地展示了很長一段時間內令人驚嘆的中國歷史,有道教地點,也有佛教地點。

  我認為這可以創造一種新的方式來看待世界,世界遺産在其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樣重要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一項重要工作,年輕人可以在成都體驗刺繡,以及它是如何演變的。還有將體育和文化結合在一起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像太極拳,世界其他地方也有很多人打太極拳。

  在舉辦精彩的第31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同時,成都還舉辦了成都雙年展,有來自22個國家及地區的235位藝術家的476件藝術作品。這為年輕人提供了另一個機會去了解文化和藝術的力量。藝術帶來了對文化、對城市人民的理解,以及對體育的理解。此外,成都還有很棒的博物館,博物館也代表著令人驚嘆的歷史。

  這次大運會還能幫助年輕人了解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整體進展,以及中國與其他國家聯繫的願望,並通過“一帶一路”等倡議實現更好、更有品質的發展願望。

  我認為這不僅對在成都的運動員,而且對他們的家人、朋友、大學同學和其他在成都觀賽的人來説,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當我們説四川的世界遺産時,不僅僅是説四川的或中國的,世界遺産意味著是全世界的遺産。我們需要通過跨文化的方式,更好地理解我們的遺産,來創造更美好、更和平的世界。

  運動會可成為思考多元文化、多邊、多學科對話的一種方式

  作為“中國世界遺産地保護與管理”項目和“世界遺産可持續生計”活動的一部分,“熊貓大使”項目充分利用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遺産保護以及文化表達和創意促進方面的專長。年輕人應該如何在文化保護中促進可持續發展?

  夏澤翰表示:非常重要的是,年輕人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我們的挑戰。我們的世界是由化石燃料經濟運作的,化石燃料經濟是依賴石油和天然氣的經濟。我們在生活中使用化石燃料所産生的排放帶來了很多挑戰。我們如何減少我們的碳足跡?我們如何減少我們的水足跡?我們如何減少我們的環境足跡?為此,我們需要更好地了解我們的文化、遺産和環境。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産項目所做的。

  “中國世界遺産地保護與管理”是我們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以及梅賽德斯-賓士一起合作超過15年的項目,我們正在與許多世界遺産地密切合作,提升青年的遺産保護意識和自然教育能力,為當地策劃具有創意體驗的自然教育産品,促進當地社區居民生計可持續發展。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展示了我們如何保護像大熊貓這樣的標誌性物種,以及我們如何讓年輕人加入環境管理。我們在四川的工作也包括刺繡等非物質文化遺産。我們在推廣一些當地産品,例如蜂蜜、刺繡,當地産品可以成為生態旅遊新模式的一部分。此外,通過“熊貓大使”,我們正在賦能年輕人,讓女孩們和男孩們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旅遊項目大使。我們致力於世界遺産地更好的體驗,促進更好的旅遊業。

  文化和建立在可持續發展原則基礎上的負責任的旅遊業可以創造這些機會。我們還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合作了一個新的科普教育項目。國家公園可以在碳中和中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們需要以一種非常不同的方式來思考我們的未來。我認為,運動會可以成為我們思考多元文化、多邊、多學科對話的一種方式,因為這些問題不能由一個國家來解決。所以這些國家和地區,這些運動員,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國家時,他們可以幫助創造這種意識。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