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下黨珍貴藍旗袍首展 主人曾穿旗袍送“江防圖”

2013-10-12 09:12:00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丁明俊當年穿的藍旗袍。

左為年輕時的丁明俊;右為2009年86歲的丁明俊。 蘇文訓供圖

丁明俊和丈夫沈世猷為渡江戰役立下赫赫戰功。(本報資料圖)

  一份國民黨長江南岸炮兵活力配備情報、一件端莊大方的長袖夾棉旗袍、一個不足周歲的襁褓嬰兒,看似毫不相干,卻被當年的“國都暗戰”聯繫到一起。關係南京解放的那份重要情報早已安全送達,當年的女嬰早已長大成人,而這件神秘的藍旗袍也將於明天首次在江寧織造府博物館的南京旗袍文化周上展出。

  揚子晚報記者昨天有幸訪到當年這件藍旗袍主人的後人。藍旗袍和它主人那段驚心動魄卻並不為世人熟知的“諜報暗戰”就此向世人展開。 揚子晚報記者 蔡 震

  藍旗袍疑問

  1 是誰送來的?

  據了解,這件有故事的珍貴藍旗袍,是丁明俊女士的兒媳婦蘇文訓送來的。

  蘇女士昨天告訴揚子晚報記者,自己是個念舊之人,“這批‘舊東西’我捨不得丟棄。”

  她説,看到揚子晚報上刊登的徵集民國老旗袍的消息後,她就在家翻箱子找旗袍,“我當時送去了10多件旗袍,有單件的,也有皮毛的。”她説,原先家裏還有很多件旗袍,文化大革命期間都給剪了,“這些旗袍真是不容易保留下來的!”

  2 主人今安好?

  問到旗袍的主人丁明俊老人如今狀況,蘇女士説,10月8日是老人90歲生日,“不過,我們只能默默地為她慶祝,因為她09年開始生病,如今躺在醫院已經是個植物人了。”

  她説,老公沈宏宇剛去醫院看望老人。“老人是個非常通情達理的婆婆。1996年8月4日沈世猷去世後,老人一直活得很堅強。”

  這才是真實“江防圖”故事

  這是一件品相保存十分完好,藍色錦緞的旗袍,“當年,丁女士就是穿著旗袍將‘國民黨江防圖’帶出戒備森嚴的湯恩伯總部,送到我軍手中。”江寧織造府博物館籌備處王興平主任説。

  在昨天隨後的採訪中,丁明俊的兒媳蘇文訓女士向記者講述了南京解放前夕,一個真實的江防情報暗戰,其中的主人公正是這件藍旗袍的主人丁明俊——國軍“深喉”、中共南京地下黨沈世猷先生的夫人……

  穿著旗袍抱著孩子,官太太到軍事禁區接頭

  那是1949年3月底的一天,初春的南京依然春寒料峭,江防總部附近的楊樹林來了一位優雅的軍官太太,她身穿裁剪得體、做工考究的旗袍,懷中還抱著酣睡中的女兒。她,就是沈世猷的夫人丁明俊。

  沈世猷是當年國民黨京滬杭總司令部江防指揮裝甲兵參謀,真正身份卻是共産黨埋伏在國民黨軍方高層中的“深喉”。

  1949年,解放軍渡江在即,沈世猷臨危受命,利用作戰參謀外出、鑰匙留在辦公室之機,在極短時間內將國民黨軍隊從安慶到蕪湖的江防部署圖找到,他暗自欣喜若狂。但不久,位於孝陵衛的湯恩伯總部宣佈實行迎戰戒備狀態,機關內部作戰人員被限制出入。沈世猷無法抽身,江防情報如何送出,成了難題。

  丁明俊決定抱著尚在襁褓中的大女兒沈志紅“出征”,她裝作到中山陵遊玩,以接受丈夫傳遞出來的情報。夫人來訪,沈世猷趁機愛憐地親了親女兒被寒風吹紅的小臉蛋,深情地將妻兒摟進懷中。就在這一親一摟間,“江防圖”被快速塞進了女兒的襁褓中。

  “江防圖”就夾在藍旗袍裏帶回家連夜複製

  冒著生命危險,丁明俊將江防圖放在那件藍色夾棉旗袍裏帶回家中。沈世猷當晚回家連夜複製。夜深人靜後,夫婦倆一讀一寫,趕抄原圖。同是地下黨的沈世猷的侄兒則在前後院查看門戶,等他們把軍事圖謄寫完畢時,天已破曉。第二天,沈世猷又不動聲色地將江防圖放回原處。

  情報圖怎樣送到解放軍手中?“通過單線聯繫,沈世猷將江防圖交給了南京地下黨情報部長盧伯明,一個一個接龍,將情報送到江北。”蘇女士説,婆婆回憶起這段刻骨銘心的經歷時,用“既緊張又興奮的日夜”來形容。

  後來,安慶、蕪湖之間的江防地段,正是我軍強渡長江所選擇的戰略突破口。

  蘇文訓説,當年那種情形下,想靠近沈世猷獲取並轉移情報,非丁明俊不可,但是她不知道何時能夠見到丈夫,只有在中山陵一帶閒逛,再説女兒剛剛出生也想爸爸。

  最緊張的莫過於如何將江防圖不為人知曉地放回原處。複製完江防圖的次日,丈夫去孝陵衛的江防總部上班後,丁明俊在家坐立不安。“婆婆曾回憶説,‘究竟是吉兇禍福,我和良典(沈世猷的侄子)為他擔心整整一天,飯也吃不下。’這是一次讓她最為緊張的工作經歷。”

  婚後才知丈夫是地下黨,潛伏劇情打此開始

  講起“潛伏”的故事,丁明俊告訴蘇文訓,1947年她和沈世猷成婚後,才知道老公是地下黨身份。從此,這位優雅的“軍官太太”,也“夫唱婦隨”,成為我黨隱蔽戰線的一員。為了不引起注意,她在群眾中造成標準家庭婦女的印象,外出買菜購物都要抱著小孩。

  在“官太太”掩護之下,位於吉兆營他們結婚的新家,也成了“共産黨員地下之家”的聯絡站。1948年年底淮海戰役已經取得決定性的勝利,解放軍揮戈南指,渡江戰役前南京地下黨臨時決定,在沈世猷家建立地下聯絡點,一份份頗有價值的情報經此送達上級領導手中。

  南京解放先前幾天,沈世猷不得已選擇跟隨國民黨撤退至上海。留在南京的丁明俊見證了南京的解放時刻,她抱著女兒沈志紅和沈良典來到中山大道旁,迎接解放軍進城。而他們一家地下黨身份也隨之公開。直至上海解放之後,這家人才重新團聚。

  蘇女士説,因長期處於高度緊張的精神和工作狀態,沈世猷患上了精神亢奮症,其後幾乎每晚都要和失眠作鬥爭。老英雄于1996年去世。

  我們耳熟能詳的另一個版本——

  《渡江偵察記》裏的江防情報戰

  “江防圖”、“江防部署”等字眼,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那部著名的紅色影片《渡江偵察記》。這部1954年由湯曉丹執導的電影呈現的是與今天我們報道的地下黨“暗戰”完全不一樣的“江防”情報戰。

  影片描寫了渡江戰役前夕,解放軍某部李連長率偵察班渡江偵察敵人江防部署。在江南遊擊隊的配合下,偵察員以民工身份混入敵江防要塞,搞到一份江防工事圖,把它塞在魚肚裏,交給化裝成賣香煙姑娘的遊擊隊隊長劉四姐帶回去。當晚,我軍突擊兵團指揮部便獲悉了李連長通過報話機發來的敵軍情況詳細報告。

  然而,此後敵情有變,敵人加防了一個火力很強的榴彈炮團。偵察班再次勇闖虎穴,深入榴彈炮陣地,摸清部署。但在撤離途中,敵我雙方展開了一番殊死搏鬥。最終偵察員小馬奮勇突圍,把這份極為重要的江防情報送到了我軍指揮部……

  ■相關新聞

  旗袍文化周 旗袍女士免費入場

  南京“旗袍文化周”系列活動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特別是南京市民踴躍參與,江寧織造府博物館籌備處王興平主任昨天介紹説,此次共有21位市民朋友送來44件旗袍、8件女式短襖、6件男式長袍和1套嬰兒服飾,另有老照片43張、招貼畫9張、老物件4件。除了展出這些物品外,旗袍文化周還有諸多活動。

  文化周諸多活動 旗袍女士可免費入場

  據了解,旗袍文化週期間將舉辦“漫談民國旗袍”、“旗袍生活美夢成真”等專題講座。此外,活動也吸引了中華兩岸三地研究、設計、製作旗袍的知名人士匯聚金陵。並設有旗袍設計、製作展位。

  來自寶島臺灣“中華國際文化旗袍創藝會”的袁念華會長對旗袍情有獨鍾,曾為宋美齡製作過旗袍,本次她將親手製作的8件旗袍帶來展示。香港以及南京旗袍界的學者名人也將積極參與此次活動。其間參展的南京秀門服飾還將在展位上義賣其特製的限量版旗袍,將收入捐贈社會福利事業。

  此次旗袍文化周的T臺競秀比賽,20支來自南京、蘇州、鎮江以及白俄羅斯的留學生參賽隊伍,最終將評出一、二、三等獎和最佳氣質、風韻獎。同時,紅樓影院將播映《花樣年華》、《2046》等與旗袍著裝相關的電影。在10月18日、19日繼續推出“博物館”之夜。開放時間為18時30分至22時,21時停止入場。這兩個晚上的參觀券票價為10元,60歲至69歲為5元。

  特別提示:穿旗袍的女士可免費入場。

  你所不知的“國都”旗袍特色

  “旗袍太美啦!與瑪麗蓮的裙子比,毫不遜色。”説起民國旗袍,王興平主任侃侃而談,他説,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

  30年代和40年代是旗袍的黃金時代,也是近代中國女裝最為光輝燦爛的時期。這時的旗袍造型纖長,與此時歐洲流行的女裝廓形相吻合。

  南京作為“國都”,官場夫人云集,旗袍相對上海商業化都市,比較規範、精美而端莊。但也“中西合璧”了,用現在的話來説,它已經“國際化和現代化了”。南京民國旗袍的局部被西化,在領、袖外採用西式的處理,如用荷葉領、西式翻領、荷式袖等,或用左右開襟的雙襟。不過,開襟比不上上海那樣,越開越高。

  王興平認為,南京是近現代中國的都會城市。比較近年正在宣揚的海派旗袍和臺灣民國旗袍,南京的都市旗袍更具國粹地位。

[責任編輯:郜利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