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瀋陽故宮推出盛京圍場專題展

2024-09-25 17:3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瀋陽9月25日電 (記者 韓宏)由瀋陽故宮博物院、法蘭西學院聯合主辦的“搜苗獮狩獷武雄風——清《盛京圍場全圖》與滿族人的漁獵生活”25日正在瀋陽故宮鑾駕庫展出,通過“盛京圍場”“行圍講武”“貢鮮定制”三個單元,詳述盛京圍場的設置、功能、管理等內容,以實例詮釋作為清代政治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清代圍場制度。

  本次展覽核心展品《盛京圍場全圖》冊頁,全套分為元部、亨部、利部、貞部和總圖共5本,繪製道光十九年(1839)盛京圍場共105圍地形圖,清晰繪製了各圍所處位置、圍場內不同區域的地形地貌、將士練兵狩獵的布圍路線圖,再現了八旗官兵在盛京圍場的行圍活動和狩獵區域,成為清代宮廷紀實性繪畫、地理輿圖的代表性作品,更是研究盛京圍場歷史沿革和狩獵活動的珍貴實物資料。

  同時,本次展覽還展出了50余件(套)瀋陽故宮院藏文物、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收藏的《木蘭圖》卷複製品、遼寧農業博物館、瀋陽植物園8件動物標本,更好地全面呈現清代圍場的設置與佈局。

  據介紹,盛京圍場設立於康熙年間,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圍場,南起三通河、北止伊通河,東起輝發城(今吉林輝南)、西止威遠門(今遼寧開原),幅員遼闊。舉行的行圍有兩類,一種為有皇帝參加的臨時性行圍,另一種為八旗士兵的定期行圍。康熙、乾隆時期,盛京圍場最為興盛。

  展覽中,多件由鹿皮、貂皮製成的配飾、服飾展出,如“清梅花鹿皮行裳”“清紫緞蘭花紋白狐皮馬褂”“清明黃色綢貂皮褂”等。其中,實用性、觀賞性兼具的荷包,在清宮中十分盛行,乾隆皇帝的結髮妻子孝賢純皇后性節儉,平日插通草織絨等花,不佩戴珠翠。還特地用鹿尾絨毛搓成線,縫製了一個燧囊獻給乾隆皇帝,以示不忘滿洲本色。展覽展出的“清石青緞口平金雲紋鹿皮荷包”為鹿皮製作,反映了清宮始終保持的狩獵文化習俗。

  據介紹,盛京圍場除作為狩獵場所之外,主要作用還有為清宮“貢鮮”,向清宮提供鹿、狍等獵物或將其加工後製成的各種製品,這也是盛京圍場不同於其他圍場之處。每年所貢分為鮮圍貢、冬圍貢、鹿差貢和年貢四種,分九次進呈,常見的有鮮鹿尾、鮮鹿舌、鹿肉乾、熊、狍、獐、野豬等三十余種。

  隨著“國語騎射”的廢弛,行圍制度也逐漸廢止。歲月煙塵中,盛京圍場已成往事。透過《盛京圍場全圖》和諸多展出文物,能夠看到一代封建王朝從崛起、興盛再走向衰落的歷史進程。(完)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