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開石頭“盲盒”,解遠古密碼

2023-08-23 08:53: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青春之我】

  開石頭“盲盒”,解遠古密碼

  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 李罡

  我經常讓我的隊員想像這樣一幅畫面:畫面中心是遠古時代沂水跋山地區的一處水塘。圍著水塘,有的人在打制石器、有的人在採摘果實,離畫面最近的幾個人正在打獵,捕獵的對象,是一頭深陷泥潭的古菱齒象……

  畫面中每個細節的呈現,都源自我們團隊這些年的發現。一塊塊石頭看似平常,但它們是破解遠古時代人類之謎的關鍵。約十萬年過去,當我們與這些材料意外邂逅,我們只能從蛛絲馬跡中,窺探曾與它們共同存在的人類的生活。

  我的工作就像“開盲盒”。每一處遺跡的發掘,甚至每一次揮舞手鏟,都可能給我想像不到的驚喜,也可能帶給我刻骨銘心的遺憾,就像沂水跋山遺址群的發現。2021年,因為一次開閘,水流將土地沖刷開,使深埋在土地裏的骨質材料露出,才讓我們發現了這處遺跡。但汛期在即,為防止連日雨水破壞遺跡,我們馬上開展搶救性發掘工作。

  “瞧,那是什麼?”順著同事手指的方向望去,我們發現了一塊大象門齒的骨骼,但它的形狀非常奇怪:骨骼上存在一個斜面,非常光滑,另一面卻很粗糙。如果是由於砂石摩擦自然形成,為什麼兩面會不一樣呢?難道是人類打磨的痕跡?我內心不禁狂喜,能夠找到古人類活動的痕跡,對我們來説太珍貴了!我們馬上把這件化石送去檢測,得知這件古牙角器是古菱齒象的門齒所制,是一件鏟型器具,距今10萬年左右。就國內已發現的骨製品來説,或為中國最早磨制骨器。

  可是古菱齒象體型巨大,怎麼能被古人捕獲呢?隨著挖掘的繼續深入,我們根據地形,結合土壤成分分析,推測在十萬年前,古人在水邊取水時,發現了深陷在泥塘裏的古菱齒象,才有機會捕獲,也才有了這件珍貴的象牙制鏟形器。

  “盲盒”的開啟能帶來驚喜,也常避免不了遺憾。隨著出土的骨骼與石器越來越多,我們發現,在漫長歷史中,受自然及人類活動的影響,許多地層資訊被破壞了,挖掘出的很多材料資訊難以確認,我們只能將這部分材料“束之高閣”。

  雨季之前的搶救性發掘,給了我們很大壓力。在當地相關部門的協助下,我們尋找防水布料,組織施工,終於在雨季來臨前做好了遺跡保護的基礎工作。之前那些未能利用的材料,成為我們心中永遠的遺憾。

  開完“盲盒”,就到了“拼圖”環節。在實驗室內,CT分析、鈾係法測年、古DNA檢測都不可缺少,它們與影像學、年代學、基因組學、人工智慧等學科整合在一起,就像是揭開人類密碼的一片片拼圖。只有把它們“拼”在一起,我們的工作才能更精確地揭示古代遺存的面貌和特徵,更廣泛地提取考古遺存包含的多樣化資訊。

  如今,我和我的團隊已經在沂水跋山遺址工作了3年。我們每天伴著初升的紅日、薄紗般的晨霧上工,伴著愜意的晚風、熱烈的晚霞收工,在這樣的美麗景致中,用敬畏之心與古人對話,用我們考古發現的“鑰匙”破解遠古時代人類之謎。這是我一生中最美的時光。

  (光明日報記者彭景暉、通訊員史嘉浩採訪整理)

  (本期選題支援 齊芳 周仕興 趙秋麗 馮帆 李宏 黃漢鑫)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2日 12版)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