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傳承雙奧遺産 續寫文明新章

2023-08-21 09:42:0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8月8日,“北京奧園·雙奧體育文化周”在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奧林匹克塔啟動。圍繞奧運文化藝術、運動科技互動體驗、體育文化主題消費等內容,本次文化周為廣大市民遊客提供了重溫“雙奧”記憶的體驗。

  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2022年北京又成功舉辦了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北京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雙奧之城”,留下了無與倫比的雙奧遺産。

  奧運場館成為城市新標識

  雙奧遺産中最為耀眼的,是奧運場館遺産。

  先後兩次見證奧運會的國家游泳中心、國家體育館、首都體育館以及奧林匹克公園等永久性場館設施,承載了北京“雙奧之城”獨特的歷史、文化與精神。

  冬奧會北京賽區的13個場館有11個利用了夏奧會場館。“雙奧場館”創造性實現冬夏項目轉換,不僅為綠色辦奧貢獻了中國方案,而且向世界打開感知中國文化的窗口,對外展示“雙奧之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城市現代文明。

  以2008年夏奧會場館為基礎,冬奧會場館運用大量最新科技成果,巧妙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實現“反覆利用、綜合利用、持久利用”。“雙奧場館”留下的研發和應用技術、工藝規範與標準,是中國現代科技文明的一個縮影。

  如今,位於中軸線北段的奧林匹克公園和首鋼園內的冬季奧林匹克公園,形成了展示雙奧文化的新區域和新標識。由於舉辦冬奧會賽事,首鋼園成為世界級“網紅地”,老廠區涅槃重生,成為奧林匹克運動推動城市發展的典範。濃濃的工業遺風與現代創意,給昔日鋼城注入新的時代氣息和精神內涵。

  奧運場館和以奧林匹克公園為代表的體育文化中心,除了繼續舉辦大型國際體育賽事之外,也是市民開展體育運動和休閒娛樂的地方,成為造福人民、提升民生福祉的重要陣地。首鋼園開展的參觀冬奧大跳臺、沉浸式光影展等各種休閒娛樂活動,豐富著人民群眾的業餘生活。中國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大規模的基礎裝備和智慧交互體驗技術的應用,推動科技、文化、旅遊、體育融合發展。眾多智慧化服務正在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

  奧運精神化為寶貴財富

  雙奧遺産中最為寶貴的,是精神遺産。

  2008年北京奧運會舉辦之時,國際金融危機正在瀰漫;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行之際,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持續肆虐,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屆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背後是中國不斷提升的綜合國力,傳遞的是中國人民奮發進取的精神風貌、賡續不變的愛國情懷、開闊開朗的胸襟氣度以及願與各國人民共創世界美好未來的願望和心聲。

  2008年北京奧運會所培育的“為國爭光的愛國精神、艱苦奮鬥的奉獻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團結協作的團隊精神”的北京奧運精神,2022年北京冬奧會所創造的“胸懷大局、自信開放、迎難而上、追求卓越、共創未來”的北京冬奧精神,中國體育健兒在奧運賽場上展現出以“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為核心的中華體育精神,廣大志願者踐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北京市民“熱情開朗、大氣開放、積極向上、樂於助人”的東道主風采,以及兩屆奧運會激發起海內外中華兒女對中華文化高度認同,對祖國産生的強大凝聚力、向心力和自豪感等,是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代的生動展現與寫照,是當代中國人民對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與發展。這些精神遺産為中國人民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提供了強大的力量。

  奧林匹克運動最核心的功能是教育。兩屆奧運會大力推廣卓越、友誼、尊重的奧林匹克價值觀,用互相了解、友誼團結、公平競爭的奧林匹克精神教育青少年,引導他們從奧林匹克運動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多種多樣關於奧運文化的教育和傳承活動,讓人民群眾對金牌和體育的認識有了新提升、對健康的意識有了新覺醒、對全民健身行動有了新自覺,通過積極參與全民健身獲得健康的體魄、樂觀的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熱愛與積極追求。

  文明交流互鑒打開新天地

  雙奧遺産中最華彩的篇章,是文明交流互鑒。

  2008年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向世界展示了中國輝煌燦爛的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2022年北京又成功舉辦冬季奧運會,將奧林匹克文化與以中國為代表的東方文化完美融合,實現了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鑒。

  兩屆奧運會的賽場上,全世界的運動員切磋、交流、互動,不同的文化在此交融,不同的文明在此碰撞。在這樣的交融和碰撞中,全世界看到了一個多彩、可愛的中國。賽場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奧林匹克精神交織交融,以國際化的現代表達,呈現給世界精彩絕倫的中華文化大餐,為人類文明交流互鑒打開了嶄新天地、展示了美好前景。

  2008年北京奧運會“金鑲玉”獎牌凝聚巧妙構思,採用金屬包裹玉佩的造型,體現中國文化的深邃內涵。2022年北京冬奧會“同心”獎牌延續玉文化概念,取材自中國古代同心圓玉璧,精心設計出“五環同心,同心歸圓”的形象,表達了“天地和,人心同”的理念,象徵著奧林匹克精神將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用奧林匹克的榮光。

  以兩屆奧運會為緣起的中外交流合作至今還在延續。多年來,文化體育項目“為奧運喝彩”,持續圍繞不同的主題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促進奧林匹克文化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交流,展現中國現代文明。“《奧林匹克宣言》全球文明傳播”系列活動,讓《奧林匹克宣言》以建立奧林匹克宣言廣場這種固定的方式留在北京,同時又以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方式傳向世界。

  2022年11月25日,在顧拜旦發表復興奧林匹克運動的《奧林匹克宣言》暨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誕生130週年之際,北京舉辦了以“奧林匹克與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主題的“天壇文明對話暨世界文明與奧林匹克論壇”。論壇圍繞“世界文明、中華文明與奧林匹克文化”“現代世界、現代中國與現代奧林匹克文化”“未來世界、未來中國與現代奧林匹克文化”等議題,發揮奧林匹克文化的文明對話功能,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向世界傳達了中國推動現代奧林匹克運動與世界和平發展的情懷。

  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兩屆奧運會大力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展現了中華文明突出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奏響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彩樂章。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看“雙奧之城”留下的豐厚遺産,我們的重要使命與責任是更好地認識雙奧遺産的寶貴价值,更加珍惜和做好雙奧遺産的傳承工作,為加快推進體育強國、文化強國建設,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新的貢獻。

  (作者係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