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荊州:傳承楚文化 煥發新風華
荊州,是一片文化沃土。
漢劇《優孟衣冠》
漢劇《優孟衣冠》、歌舞劇《滄浪水清》、舞蹈《擊壤歌》、歌劇《有愛才有家》……近年來,荊州緊扣時代脈搏,立足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創作出一大批文藝精品成果,將荊州的“前世今生”娓娓道來。
2000多年的古城故事,唱不完也演不完。
荊州是楚文化發祥地、三國文化薈萃地、紅色文化富集地、長江文化展示地。20位楚王定都荊州411年,成就了楚國躋身“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歷史功業,創造了內與黃河流域中原文化相輝映、外與同時期古希臘雅典文化相媲美的楚文化。
荊州博物館“盛世回歸·圓明園獸首特展”
首屆楚文化節開幕現場。
兩千年來,楚文化綿延不絕。日前,一場籌備了一年之久的首屆楚文化節在荊州舉辦,讓楚文化大放異彩。從3月到4月,文化節設計了楚史展覽、楚藝大觀、楚戲匯演、楚肆趕集、楚地尋遊等5大版塊,及楚王車馬陣出土文物展、荊楚非遺秀等一系列子活動,展現楚文化的深厚內涵和時代魅力。特別是文化節的開幕式錶演,通過現代聲光電技術,穿越古老與現代、連接歷史和未來,向觀眾全景式地展示了一幅夢幻瑰麗的荊楚文化畫卷。同時,文化節舉辦的楚文化傳承發展論壇和楚商盛會,更是向世人展示了古城荊州正邁向活力之城、創新之城、開放之城、自信之城。
楚文化傳承發展論壇
第五屆楚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歷經兩千年曆史沉澱,楚文化為什麼這麼火?4月8日至9日,在楚文化傳承發展論壇暨第五屆楚文化學術研討會上,來自國內外的8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古城,共話楚文化的前世今生。
北京藝術博物館原館長、北京市文化發展中心原主任王光鎬,深耕楚文化研究數十年。他説,荊州是楚文化的中心,先秦列國文物中,楚文物極富特點。“荊州境內楚文物作為楚國全盛時期的歷史遺存,表現形式上兼融了中原文物的凝重端莊和南方文物的清麗活潑,創造了獨特的藝術價值。”
首屆楚文化節顧問,長江大學人文與新媒體學院副院長、教授李徵宇説,楚文化中“篳路藍縷”的開拓精神、“撫夷屬夏”的開放精神、“一鳴驚人”的創新精神、“深固難徙”的愛國精神等,是推動荊楚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楚文化是荊州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産,是最有價值、最有時代感、最具核心競爭力和世界影響力的歷史文化資源。”
荊州方特潑水節。
荊州市沙市洋碼頭文創園新景觀。
荊街
楚文化是古老的,也是常新的,更是充滿朝氣的。近年來,荊州市大力推動楚文化對外展示交流,致力打造新時代楚文化場景再現地、活動聚集地、文旅目的地,奮力構築楚文化保護傳承高地。利用現代技術,古老楚文化處處綻放精彩:楚王車馬陣出土文物陳列館通過一系列高科技多媒體展示,“復活”車馬陣遺址神秘的“地下王國”;荊州花鼓戲、漢劇、民族歌劇唱響“雲端”……荊州方特東方神畫主題樂園、荊州園博園、荊州海洋世界、沙市洋碼頭文創園、郢城文化園、荊街等一系列富有楚文化特色的新景區陸續建成投運。新時代,楚文化更加可知、可感、可親、可近,從“養在深閨”走向“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