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華人的元宵節:遊園賞燈鬧元宵 熱鬧歡聚享團圓
中新社北京2月5日電 (記者吳侃)“弦管千家沸此宵,花燈十里正迢迢。”元宵節作為春節的“壓軸大戲”,最重要的主題就是熱鬧。元宵佳節,一家人聚在一起品湯圓、猜燈謎、逛廟會、賞花燈,將過年的喜慶氛圍推向高潮,在團圓歡聚中迎接新歲。
在泰國曼谷,泰中僑商聯合會副主席齊斌一家和幾位山東老鄉聚在一起過元宵節。齊斌説:“泰國當地人不過元宵節,超市裏很難買到元宵,我提前跟開中餐廳的朋友預訂了元宵;逢年過節總少不了餃子,我們買了餃子皮,自己調了餡料,大家一起包了餃子。”
齊斌一家的元宵節家宴上,除了有東坡肉、醬肘子、紅燒魚等中餐菜品,還加入了很多當地美食。齊斌説,泰國最有名的就是海鮮,他們買了新鮮的大頭蝦、膏蟹,配上泰式青辣椒醬,肉質細嫩、鮮美可口;涼拌木瓜絲也是必須要有的一道菜,加入臭魚醬是這道菜的精髓。
“我們在異國他鄉還原家鄉味道,盡可能地把記憶中的節俗延續下去。”齊斌説,他對家鄉元宵節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全家人一起看花燈,來到泰國後他每年都會去曼谷唐人街耀華力路賞燈。“前兩天我們去到耀華力路,那裏成了紅色燈籠的海洋,中國龍綵燈和玉兔綵燈惟妙惟肖,兔年綵燈長廊夢幻唯美,有很多人拍照打卡。”
糯米粉做成的麵糰搓成條狀,切成大小一致的面劑子,在砧板上輕輕轉圈揉搓成球,下入沸水中直至湯圓全部浮起,煮熟的湯圓蘸白糖吃,甜糯可口……正月十五,瑞士蘇黎世中國傳統文化協會會長陸金蓮在老家江蘇鹽城和家人一起揉湯圓、吃湯圓,無餡湯圓是一家人最喜歡的傳統味道。
“因為外公身體有恙,我前兩天從蘇黎世飛回來陪伴老人。”陸金蓮説,元宵節的團圓飯他們吃了家鄉特色菜“鹽阜八大碗”,有燴土膘、大雞抱小雞、漲蛋糕等八道菜,這些久違了的家鄉味地道樸素,喚起了兒時記憶。“鹽城有很多元宵節民俗活動,今晚我們一家人準備去賞花燈、猜燈謎、看淮劇演出。”
元宵節前夕,一場大型晚宴在模里西斯聖皮埃爾科特多沃綜合體育中心舉行。活動主辦方、模里西斯唐人街基金會會長林海岩介紹:“有1240名嘉賓參加晚宴,坐滿了124張圓桌,300多個大紅燈籠營造出喜慶的節日氛圍,我們準備了梅菜扣肉、豆豉魷魚、糖醋海魚等菜品,現場還有交響樂、廣東漢劇、琵琶演奏等表演。”
“春節期間我們舉行了多場中華文化活動,團隊成員們雖然很累,但仍然充滿熱情,因為大家都愛中華文化,都在用心分享自己的文化,這些形式多樣又接地氣的活動使不同族裔的民眾都能參與其中。”林海岩説。
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元宵節當天,馬來西亞留華同學會會長林國元和家人一起在一家中餐廳吃團圓飯。林國元説:“春節期間飯店生意很火,我提前一週就預訂了位置。在忙碌了一年後,一家人能整整齊齊、團團圓圓地吃一頓飯,已經是很大福氣。”
“馬來西亞華人最傳統的湯圓是沒有餡的,會做白色和紅色兩種,煮的時候水裏會加黑糖。”林國元説,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湯圓品牌進入當地市場,這些湯圓顏色和餡料五花八門,也深受華人喜愛。
在馬來西亞,元宵節也被視為華人的情人節。馬來西亞華人有元宵節“拋柑”的習俗,單身女性在柑橘上寫下聯繫方式,拋入湖畔或河裏,等待有緣人撈起。林國元介紹,“拋柑”源於馬來西亞福建籍華人的風俗,最早在檳州出現,之後在雪蘭莪州和馬六甲州流行開來,如今這一民俗也發生新變,年輕人會“拋蘋果”“拋榴蓮”,為傳統民俗增添了娛樂性和趣味性。
林國元表示:“很多人説隨著時代變遷,馬來西亞的年味越來越淡薄了。但事實開工來西亞華人一直延續著春節的傳統年俗和過大年的精神,相信這些傳統年俗也會在年輕一代中傳承下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