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遺産利用為世界提供借鑒
原標題:北京冬奧遺産利用為世界提供借鑒
2月4日,將是北京冬奧會盛大開幕並成功舉辦一週年的日子。2月1日,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成功舉辦一週年系列活動新聞發佈會上,《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後遺産報告》(以下簡稱《賽後遺産報告》)和《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賽後可持續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可持續發展報告》)正式對外發佈。
北京奧運城市發展促進會秘書長、奧促中心主任付曉輝表示,發佈這兩份報告,是向國內外社會全面介紹北京冬奧會遺産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經驗和做法,供未來各屆奧運會和大型賽事活動參考借鑒,也進一步在全社會凝聚共識,形成合力,更加重視奧運遺産傳承事業,真正地管理好、運用好北京雙奧遺産,造福人民群眾,助力城市和區域發展。
《賽後遺産報告》分為冰雪運動普及發展、場館賽後利用、冰雪産業發展、主辦城市發展、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建設、傳承奧運文化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等7個篇章。重點總結了賽後一年來,國家和主辦城市在傳承和利用好冬奧遺産成果的積極實踐。
《賽後遺産報告》指出,北京冬奧會不僅是一場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更創造和帶來了豐厚的冬奧遺産。“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宏偉目標如期實現,極大地帶動了全國大眾和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的熱情,開啟了全球冰雪運動的新時代。冬奧籌辦有力帶動京張地區和主辦城市高品質發展,帶動區域交通設施相連相通、生態環境聯防聯控、産業發展互補互促、公共服務共建共用,首鋼成為城市復興新地標,延慶建設最美冬奧城,張家口打造國際冰雪運動和體育文化旅遊目的地城市,交出了冬奧籌辦和帶動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
《可持續發展報告》分為可持續性管理、保護生態環境、應對氣候變化、推行可持續採購、促進區域發展、加強公眾參與、可持續性遺産7個章節,系統總結了北京冬奧會籌辦和舉辦全過程中綠色低碳可持續工作的開展模式和工作成果,包括持續推廣普及冰雪運動,帶動城市和區域高品質發展,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發展思路、規劃和主要措施。
《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寫道,北京冬奧組委在奧林匹克歷史上第一次把“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管理體系、環境管理體系、社會責任指南”三個國際標準整合為一體,通過了第三方認證及績效評價,在此基礎上,成功將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工作實踐轉化為北京市地方標準《大型活動可持續性評價指南》(DB11/T1892-2021),已經完成中國國家標準立項,並獲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標準《體育設施與大型賽事可持續性評價指南》的預立項(ISO 20655),為大型活動可持續性留下珍貴遺産。
北京冬奧會所有場館都達到綠色建築標準,賽時全部場館的常規能源100%使用綠電。北京市和河北省主辦城市政府捐贈林業碳匯,多家合作夥伴贊助碳中和産品,北京冬奧會賽事結束時即實現100%碳中和。賽區間利用京張高鐵進行高效安全轉運,賽區內節能與清潔能源車輛在賽時車輛中佔比約85%。北京冬奧會的4個冰上場館、5塊冰面在冬奧史上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製冷劑。優先使用租賃的産品或部件,租賃比例約79%。
同時,北京冬奧會延慶和張家口賽區通過就地、近地、遷地措施保護賽區植物,通過設置動物通道、布設人工鳥巢、規範施工等措施降低對賽區動物的影響。多途徑收集、儲存和回用雨水與融雪水,高效利用水資源。
北京冬奧會籌辦對北京、張家口兩地發展和民生改善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京張高鐵、京禮高速建成通車,路網體系更加完善;區域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基礎性公共設施加速佈局,區域公共服務水準整體提升,冰雪及綠色能源産業加速發展。
付曉輝説,北京冬奧會是第一屆全過程踐行《奧林匹克2020議程》的奧運會,創造了豐厚的奧運遺産,積累了諸多創新性的可持續性管理經驗,這些都得到了國際社會高度評價。這些成果在賽前北京冬奧組委發佈的系列遺産與可持續發展報告中,已經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冬奧會結束後,國家和主辦城市在傳承利用好奧運遺産、踐行可持續理念方面進行了諸多探索和積極實踐。(記者 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