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送新景 文化暖民心
妙趣橫生雲端賞,四海同樂賀新春。虎年春節,通過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文化活動,無論是在家或就地過年的群眾,還是封控區居民,都感受到了濃濃的中國年味。
“雲”上傳祝福
中國傳統文化裏的老虎,或威風凜凜,或憨態可掬。它們在新春備受青睞,傳遞著誠摯的新年祝福。
大年初七,河南省鹿邑縣文化館內熱鬧非凡。在直播鏡頭前,非遺項目觀堂剪紙代表性傳承人梁加付正表演剪紙藝術。梁加付手指翻飛間,一張張紅紙在剪刀下變成了一隻只活靈活現的“小老虎”,讓人嘖嘖稱讚。
“受疫情影響,今年我們把舞臺從線下搬到線上,避免人群聚集。”鹿邑縣文化館館長高囡説。
“每年國慶、春節等重大節日,我都會創作一些與節日相關的作品,烘托節日氣氛。”梁加付説,虎年春節,他創作了100幅以生肖虎為題材的剪紙作品,喜迎虎年的到來。
面對鏡頭,西安中國畫院畫家王春良緩緩下筆,三隻威風凜凜的老虎躍然紙上。正月初一,一場“如虎添‘藝’福到萬家”美術創作鑒賞直播活動將虎年的祝福傳遞給千家萬戶。1月25日至2月15日,西安中國畫院舉辦6場直播,將年俗文化與傳統書畫相結合。
“原來金橘還有吉祥招財的寓意!”參與線上游戲後,山西省太原市小學生薛子晨驚喜地説道。逛花街觀年花,遊燈市猜燈謎。虎年春節,太原市很多小學生參與了山西省圖書館推出的“雲上新年遊園會活動”,活動將民俗知識製作成有趣的互動遊戲,讓參與者在玩耍的同時記住活動背後的文化內涵。
天津市各級文化單位和廣大文化文藝工作者推出一系列戲曲、朗誦等作品,線上發聲,讓文藝作品以另外一種形式潤民心。
就地過新年
處處紅燈,千家笑語。
就地過年不影響精彩新春。除夕,一場充滿年味的“文化進萬家”新春文化慰問活動在天津外國語大學舉行。來自天津外國語大學的留學生和外籍教師歡聚一堂,體驗古琴、京劇臉譜、楊柳青木版年畫等非遺文化。
今年是來自葡萄牙的伊麗莎在天津過的第二個春節,也是她來到中國的第四個年頭,為了求學,她不得不和家人暫時分離。“中國的春節文化讓我倍感溫暖,我拍了很多照片和視頻,準備分享給家人和朋友。”伊麗莎開心地説。
“首先,我代表我的家人向孔奶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接下來,咱們的‘家庭春晚’正式開始……”西安市高陵區的王康政將獨自在家的鄰居孔菊梅接到自己家中一起過年,還一同表演了“家庭春晚”。
通過“i高陵”和“文化高陵”微信公眾號,這場“家庭春晚”走出“小家”,呈現在“大家”面前。“2022年春節,在‘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系列活動中,高陵區引導就地過年的群眾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家庭春晚’,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網路平臺展示。據不完全統計,瀏覽量超過了18萬人次。”高陵區文化館館長甄陵説。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貼春聯是春節的傳統習俗,春聯中凝結著中國人心中的美好願景。
為迎接虎年新春,鹿邑縣文化館邀請河南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鹿邑縣書法家協會主席團成員等,為一線抗疫工作者書寫並贈送了行草隸篆等各種字體、風格各異的春聯,致敬最美抗疫者,向他們送去新春的問候和祝福。西安中國畫院的畫家們也創作了100副春聯、30幅“福”字和10幅剪紙送給春節期間留守在西安城市建設一線的工人們。
民族特色濃
“聽我説謝謝你,因為有你,溫暖了四季……”在廣西民族博物館,三位身穿民族服飾的小女孩一邊彈奏著天琴,一邊唱起了歌。春節期間,為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廣西民族博物館舉辦虎年春節系列活動。壯族民歌、二胡演奏、獨弦琴彈奏……系列民族表演吸引不少觀眾駐足拍照。
來自法國的魯·羅曼也帶著兒子走進博物館,開啟了一次同歷史、民族文化的對話之旅。“我很喜歡博物館,這是我第二次帶兒子過來參觀,在這裡能了解很多中國的民族文化。”魯·羅曼説。
一張張少數民族服飾圖片、一條條頗具民族特色的壯錦……在民族文化陳列展廳,魯·羅曼目不轉睛地看著少數民族服飾。“每個民族都不一樣,但大家互相尊重、相處和諧。”魯·羅曼説,他在民族博物館進一步感受到各民族群眾“親如一家”“和而不同”。
新冠肺炎疫情尚未消退,溫暖在新春悄然蔓延。與奧密克戎病毒“硬剛”20多天后,天津的壬寅虎年春節更顯珍貴。
春節前夕,天津市津南區居民齊子健收到了天津北方演藝集團贈送的“中國夢”新春禮盒,內有春聯、“福”字、窗花、紅包、臺曆、吊錢兒、燈籠等文化用品。
“我們小區是天津本輪本土疫情的封控區,人出不去,快遞也進不來,大過年的想把家裏佈置一下也沒辦法。這禮盒太棒了,非常及時。”齊子健説。
為了讓廣大市民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喜慶的春節,營造安定和諧、全民同樂的節日氛圍,天津用國旗、中國結、傳統造型燈籠、樹挂串燈、實景造型等扮靚了城市的大街小巷……
(據新華社北京2月8日電 記者李紫薇、黃慶剛、蔡馨逸、周潤健、翟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