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週口淮陽區創新傳承非遺技藝 小泥塑 大産業
挖泥、捶泥、和泥、捏塑、扎孔、晾曬、過黑、點畫……十來道工序,哪樣也不馬虎,一團泥巴在邵波手中,被變戲法似的捏塑成活靈活現的泥泥狗作品。
“泥泥狗”是河南週口淮陽區一種泥塑的總稱,作品以黑色為底色,周身飾以五彩紋飾,其造型古樸、粗獷,2014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46歲的邵波是淮陽區城關鎮人,現任淮陽區泥泥狗協會主席。在繼承傳統手藝的同時,以邵波為代表的新一代手藝人,還想方設法對泥泥狗藝術進行創新。由於一般捏塑泥泥狗的泥土不能承受較高的溫度,邵波等手藝人大膽地將捏制原料換成特製的陶泥,捏塑晾幹之後,增添一道高溫燒制的工藝,如此一來,泥泥狗就從泥質變為瓷質,固化了形態,提升了藝術價值。
為了培養年輕人對泥泥狗藝術的興趣,70歲的泥泥狗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許述章等老手藝人帶著製作原料進校園、進課堂,讓孩子們親身體驗。同時,他們將自己的泥泥狗工作室向學生開放,讓孩子們在課餘時間認識、熟悉泥泥狗。5年多來,僅淮陽區就有10萬多名(次)學生參加了泥泥狗製作的體驗式教學。與此同時,淮陽區泥泥狗協會在國內100多個城市舉行了泥泥狗藝術的學術交流、作品展覽、論壇講座和參訪教學。12名非遺傳人出訪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廣泛傳播泥泥狗這一民間藝術品牌,使之成為一張響亮的中原文化名片。(記者 龔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