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央視《大決戰》收官 史詩敘事交織平凡視角贏得高收視

2021-07-28 08:1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講述人民解放戰爭三大戰役的電視劇《大決戰》,昨天在央視一套圓滿收官。截至收官時,該劇在廣電總局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系統“中國視聽大數據”中,每集平均收視率達到了2.327%,位列黃金時段電視劇單頻道收視指標第一。

  《大決戰》以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歷史為背景,全景展現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展開的戰略大決戰,這是國産劇第一次將三大戰役的戰爭過程完整地連結呈現。全劇在拍攝時跨越三地,使用了七百餘處場景,五萬餘件道具,七千余套服裝,三百五十位主要演員和六萬人次群眾演員參演。對於戰爭場面的還原,可謂達到了國産劇視聽的最高標準。

  《大決戰》中涉及的戰爭場景較多,劇版並沒有因為拍攝上的困難省工,反而呈現了豐富的視聽觀感體驗,逼真地還原了戰爭場面的慘烈與殘酷。為了營造出不同的戰鬥場景,不同場景的“爆炸”氛圍,劇中需要精密掌控、重現炮火硝煙。一場爆破戲就需要用掉400至500袋土,有時候只為拍攝一個鏡頭,還要混合各種不同的泥土。劇中人物被火燒的場景全部都是真實拍攝,每一位演員都要包裹上厚厚的防護,在拍攝20秒後,無論鏡頭過不過關都要馬上停止拍攝,以保證演員安全。

  不少熟悉軍事的觀眾,可以根據劇中的時間線重溫那些偉大的戰鬥英雄,以及他們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戰鬥。不管是著名的白老虎屯戰鬥,還是異常慘烈的塔山阻擊戰,劇中寫實的戰爭場景和殘酷的戰鬥生動地詮釋了解放戰爭之艱難,也能夠讓和平年代的觀眾,真正了解當年戰爭的殘酷,深知今日和平之珍貴。

  《大決戰》沒有被一場場的戰鬥戲淹沒主題。從領袖決策層面的軍事博弈,到國統區和解放區的實際生活狀態,從敵我雙方真實的部隊作風、民心所向,《大決戰》從無數個細節和大大小小的普通人物的選擇上,深刻詮釋了中國共産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取得解放戰爭偉大勝利的歷史原因。劇中出現的共産黨戰士無一不具有鮮活的人物形象,並沒有為了戰爭場景而一味地犧牲人物敘事。從最初英勇犧牲的武雄關,到逐漸轉變的房天靜,再到幾次當了逃兵的喬三本,以及在國統區被抓了壯丁的青年學生林稚文,每個人的故事都有頭有尾。看似毫無關聯的多線敘事,並非閒來一筆,而是通過複雜的形勢共同匯聚成一條主線:即普通人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産黨,又為什麼選擇了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軍隊。

  根據該劇主創解釋,《大決戰》的虛擬角色,其實都是通過集合當年真實歷史人物經歷濃縮而成,這些人物並沒有憑空的偉大,而是千千萬萬個擁有鋼鐵意志的共産主義戰士匯聚而成。那些有名有姓可查的真實人物,如只認得幾個字、卻寫成百萬字小説的高玉寶,不幸踩中地雷犧牲的炮兵總司令朱瑞將軍,也與劇外的真實歷史聯動,塑造了層次豐富的解放戰爭歷史圖景。正是如此鮮活的普通人視角與領袖層面的軍事敘事有機結合,才真正塑造了《大決戰》的史詩風格。這也是黨史劇真正回歸歷史、回歸現實並真正為觀眾所接受的有益嘗試。記者 李夏至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