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0:我在上海世博會的日子裏

2021-05-13 09:27: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作者在上海世博會的工作證件。(圖片由作者提供)

  2008年10月北京奧運會結束後,我離開了位於北四環的奧運大廈—工作了二年多的北京奧組委,來到了中國貿促會,轉入到上海世博會的籌辦工作,擔任上海世博會組委會聯絡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首先遇到的問題就是世博會臺灣館的位置,經與臺北世貿中心反覆協商,最後確定臺灣館位於世博會園區A片區,緊鄰世博軸和車站出入口,是人潮往來的要道。北側為世博文化中心,東側為尼泊爾國家館,西臨世博軸,南側跨臨中國國家館,香港館,澳門館。建築面積1400平方米,總高22.4米。臺灣館由臺灣知名設計師李祖原帶隊設計,奧運游泳館“水立方”對面的“盤古大觀”就是李祖原的作品。臺灣館以“山水心燈—自然心靈—城市”為參展主題,襯托本屆世博會主題“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由山形建築體,點燈水臺,巨型玻璃天燈與LED燈燈心球幕組成,外觀像一個超大型天燈,山形的長方體建築外墻上刻有玉山、阿里山等臺灣名山的棱線。全天域球幕劇場迴圈播放四分鐘的“自然城市”影片。點燈水臺是整個場館的亮點,參觀者進行點燈儀式的場所,來自日月潭的水注入環狀水池,來自玉山的石頭立於水池中央,用臺灣陶土燒制的磚塊鋪滿地面。參觀者依照臺灣民間傳統民俗,凡重要節慶皆會透過放孔明燈來祈求平安、幸福、和平,在燈下許願,LED燈顯示祈福天燈冉冉升空的奇妙景象。臺灣館的設計理念是運用許願與凈化心靈的意涵,倡導“回歸自然”、“回歸心靈”的新城市文明。

  2009年7月21日,上海世博局局長洪浩與臺北世貿中心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永全簽署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臺灣館參展協議》。2009年8月17日正式動工建設,在海峽兩岸各界支援與通力合作下,12月11日舉行了臺灣館結構封頂儀式,2010年3月底完成裝修布展工程,4月1日開始試運營。5月1日正式開幕以後,臺灣館儘管幾次修改規定,仍然一票難求,門口大排長龍,世博會期間大約有70多萬人參觀了臺灣館。

  世博會臺灣館的承辦者是臺北世貿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時任董事長王志剛出生在北京,隨父母到臺灣,後到美國讀書,在臺灣大學任教30多年,擔任過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國民黨中評會主席,海基會董事。在與他的接觸中感到,他確實是個學者型官員,很少談政治,比較務實,贊成統一,由於當過教授口才很好,講話詼諧幽默。在他任上在大陸十多個省、區、市舉辦過“臺灣名品博覽會”,與各省、區、市的黨政領導都有交往。他聘請了臺灣藝人林志玲、陶晶瑩為臺灣館形象大使來宣傳他稱為“小而美”的臺灣館。2010年10月世博會結束後,臺灣館遷回臺灣新竹市,2011年9月11日新竹市舉行世博臺灣館新建開工典禮。2012年2月21日新竹市正式對觀眾開放。

  城市最佳實踐區臺北案例展館位於浦西城市最佳實踐區B-4展館,以“邁向資源迴圈永續社會的城市典範”和“臺北寬頻-無限的便利城市”為主題,建築面積1390平方米,主要通過播放多媒體影片及與觀眾互動的方式展示兩大主題,展期大約有130多萬人參觀。

  值得一提的是在企業館展區,臺灣也沒有缺席。經世博會組委會與臺灣震旦集團反覆協商,震旦企業館是16年來首家臺資企業自建館,是世博會18個企業自建館之一,震旦企業館位於浦西企業館D片區D11街坊8號館,建築面積2648.36平方米,分兩層,屋頂設置震旦博物館典藏距今五千年的紅山玉人,震旦館主題為“中華玉文化,城市新風格”,利用3D製作全息機專利技術,展示3D製作的震旦典藏玉器。以玉比喻城市人的德行,演繹城市讓生活更美好。展會期間大約接待了230多萬人次參觀。1993年震旦集團董事長陳永泰第一次來上海,就在浦東外高橋註冊成立震旦集團。陳永泰表示:小時候,當我站在黃浦江外灘看到的全是洋人的一棟棟大樓,我想什麼時候黃浦江畔也有一棟我們中國人的大樓,今天我的夢想實現了,震旦集團在陸家嘴建造了一棟漂亮的37層智慧型大廈。他曾鉅資購回因被盜長期流失境外的山西佛頭,捐贈給山西文物部門,使佛身首重聚。

  2010年元旦一過,我就開始長駐上海。我出生在上海,新冠疫情期間整理母親的遺物,看到幾張我二周歲時罹患肺結核上電醫院拍的X光片,才知道肺結核在剛解放初期是致命的病。1950年美蔣轟炸了楊樹浦發電廠,上海一度停電,華東局急調時任杭州市總工會主席的父親李代耕擔任上海電力公司軍代表,接管上電。雖然前不久廣西的張雲逸曾商調父親去廣西,但由於浙江譚震林不放,未果。初到上海家住在隆昌路,後搬到延安西路直至1955年離滬到京。1985年元旦,水電部來車接我到首都機場1號航廈,錢正英部長對忐忑不安的我説:"是第一次坐飛機吧?你父親查出罹患胰腺癌情況不太好。”我點了點頭表示知道了。父親12月20日到上海華東醫院,1月8日就去世了。在父親住院期間,時任上海市長汪道涵常常深夜開完會後來到華東醫院看望父親,並與王院長探討治療方案,此時距離他1942年接任父親擔任儀徵縣委書記已經40多年了。1990年在父親去世五週年之際,汪道涵又主持出版了紀念父親的文集——《丹心集》。2010年4月清明節,世博會開幕前,我專門到青浦福壽園汪老的雕像前憑吊,默默祈禱:願他們在天堂相見,重敘戰友情。我的母親葉英出生在上海,外婆家住在法租界馬當路離“一大”會址不遠。母親16歲就加入了上海地下黨的週邊組織—上海學生救亡協會,1941年18歲加入上海地下黨,1944年受黨派遣離開上海,從復旦大學英文係到華中局城工部報到,參加新四軍。解放後擔任過上海交大電力工程系主任、黨總支書記,北師大外語系主任、黨總支書記。

  記得一次世博會執委會開會,大家討論熱烈,主持會議的時任常務副市長楊雄説:“請大家講普通話,海陽同志在這”。其實我能聽懂,但講出來的上海話,常常被上海同志稱為“洋涇浜”。2021年4月12日,接到上海朋友發來微信,楊雄同志突發心源性猝死,享年68歲,心中祝願楊市長一路走好。過去雖然多次出差到上海,但從來沒有這次這樣近距離地感受到上海日新月異的變化。一次在陪同20多位國民黨退役將領參觀完中國館,傍晚從浦西的十六鋪碼頭登船遊覽黃浦江,看到浦江兩岸燈火璀璨,建築鱗次櫛比,真是令人讚嘆,感慨萬分。在上海誕生了我們黨兩位重要的領導人,我專門去參觀了上海最西面青浦縣的陳雲紀念館和最東面浦東新區施灣鄉(原南匯縣六團鄉)的張聞天生平陳列館。

  自已從事對臺工作20多年,我深刻感受到,臺灣問題是在中國積貧羸弱,命運多舛,受人欺淩時産生的,也必將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解決。(作者:李海陽)

 

作者在北京奧組委的工作證件。(圖片由作者提供) 

作者在北京奧組委的工作證件。(圖片由作者提供)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