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偶像背後的“推手”有多瘋狂?

2021-05-07 08:38: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上圖為粉絲聚在位於大廠的娛樂節目拍攝地外,等待心儀的偶像

  2021年4月29日,《反食品浪費法》正式實施,就在當天,一段粉絲雇傭工人,為某檔偶像選秀節目打榜投票所購買的牛奶(實際為乳酸菌飲品)被工人擰下瓶蓋後,直接倒入水溝的視頻在網上流傳。

  5月4日晚,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發文,責令愛奇藝暫停《青春有你》第三季後續節目錄製。5月5日淩晨,愛奇藝回應表示“誠懇接受,堅決服從”。據悉,《青春有你》第三季原定將於5月8日進行總決賽直播。

  同日,《青春有你3》選手余景天所屬公司星宇愔樂通過微博發佈退賽聲明,稱余景天因個人身體原因,無法繼續參與相關工作,決定退出目前的節目錄製。有網友爆料余景天父母開設的KTV存在非法經營問題,以及余景天本人存在雙重國籍身份的情況。據了解,余景天為《青春有你3》的熱門選手,曾在節目比賽、粉絲募集資金等平臺排名第一。

  “粉絲銷量決定選手前程”

  涉事飲品是《青春有你》的合作方,觀眾購買後可以為該選秀節目的選手投票,但投票需要掃二維碼,而二維碼在瓶蓋內,開了瓶才能掃碼投票。因而也有粉絲戲稱投票的“票”是“奶票”。開了蓋的酸奶喝不完,只能倒掉……原本只會出現在教科書的場景被如此荒謬地拉進了現實。

  “奶票”是如今網路選秀的主要行銷手段之一。廣告金主以冠名、贊助、植入等形式對網路偶像選秀節目投放廣告,節目則按廣告量多少賦予品牌投票權重,例如“每買一瓶XX水/奶可以投2票”,買一箱則可以獲得48次投票機會……以此實現品牌與選手的綁定。有時這種行銷方式還會多品牌聯動,比如每天要上節目播出平臺給你喜歡的小哥哥投票,再去冠名商X水或X奶的旗艦店去買産品,然後再去節目的另一檔廣告投放商平臺為你喜歡的選手點讚,讓他獲得更高的人氣……

  2018年——以《偶像練習生》為代表的網路選秀元年,這種玩法曾創造了輝煌的戰績。數據顯示,當時冠名這檔節目的某水通過綁定粉絲投票量的方式,線上銷售額翻了500倍。招攬熱門選手入住的小X書平臺品牌認知度提升了148%;一檔植入該節目的P2P平臺也宣佈,節目整體的播出時間獲得了159萬的新用戶的下載和安裝,節目播出以後整個品牌的認知度提升了322%……

  “《偶像練習生》之所以能為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銷量,是因為粉絲的銷量能決定選手的去留和排名情況,甚至是可以決定生死和前程的。”這檔節目製作方的市場部高層曾經總結。

  2019年之後,網路選秀全面崛起,金主與節目的聯動更加緊密。據統計,三季《青春有你》、四季《青春創造營》,品牌投放與IP授權合作客戶平均20個/季,偶像選秀節目吸金能力之強可見一斑。

  一場聯合收割粉絲韭菜的亂局

  偶像選秀背後的粉絲經濟看起來像是“多贏”的遊戲。平臺推出選手供粉絲篩選,粉絲用錢和數據為選手投票(主要是錢),粉絲的投入決定了選手的含金量,平臺通過錢這個試金石,測驗出選手的大眾接受度,以便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好計劃;錢也成了粉絲的“民意”,他們用真金白銀決定了什麼人能脫穎而出,能成為被大眾看到的偶像;品牌則通過節目與粉絲發生關聯,一方面他們餵養了偶像選秀,另一方面則通過粉絲收回成本,獲得收益和品牌增值。

  然而,這場遊戲卻最終演變成一場聯合收割粉絲韭菜的亂局。為了讓還沒有作品的偶像花費大量錢財,粉絲私下“集資”推動偶像出道的情況已並不鮮見。集資的理由也是多種多樣,購買周邊、應援、做數據、證明偶像的粉絲購買力等等。雖然發展幾年之後,圈外人對於網路選秀已經審美疲勞,但圈內人的狂熱投入卻絲毫不減。有人統計,2018年,某檔選秀出道選手公開集資金額已超過4000萬元。2020年,某檔選秀集資總額則高達8900萬元,其中一位選手的粉絲集資總額就超過1498萬元。

  靠“雁過拔毛”平臺收入不菲

  有鋻於此,2020年2月,發佈的《網路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明確規定:“節目中不得出現設置‘花錢買投票’環節,刻意引導、鼓勵網民採取購物、充會員等物質化手段為選手投票、助力。”但從現實的角度看,並未杜絕節目組打擦邊球。

  “奶票”問題時至今日已經愈演愈烈,除了倒奶還導致了粉絲後援會之間的相互傾軋。比如選秀節目普遍在剛開始的階段都是粉絲散投,也就是説我手上有十多票,但只能給自己的偶像投2票,那麼余票怎麼辦?同一選秀甚至不同節目間(不同的節目,同一位金主廣告商)的粉絲會發起換票,是很普遍的行為。結果每年投票截止後開票,都會發生幾家後援會指責聯盟中的另一家騙票——不僅沒有如約幫其他選手投票,反而一部分賬號偷偷投了自家。

  “奶票”之外,還有諸多新玩法應運而生。比如主節目之外,大量開發衍生節目。主節目確實是不集資不買票的,但衍生節目,粉絲可以通過付費增加學員的數據值,為學員爭取個人直播機會,以及在衍生綜藝中爭取額外的遊戲權益。而且充值次數和金額都不設上限。有人統計,今年一檔選秀節目的榜單剛剛發出十分鐘,第一名充值的粉絲就大約投入了15萬元。

  節目之外,專業為粉絲打榜投票的交易平臺也來分羹。3月14日,某平臺針對兩檔選秀節目的四位人氣選手展開限時battle(比拼),具體玩法是,四位選手的後援粉絲團需要在5小時之內比拼集資數額,凸顯自己偶像的含金量。18:00到23:00,5小時中,其中某位選手的後援會集資金額344.53萬元,排在首位,全部選手累計集資金額671萬元。根據平臺説明,粉絲團展示完實力之後,集資款可以直接在平臺提現。不過請注意,提現是要收手續費的,“第一天到賬收取1%手續費,第十天到賬收取0.86%手續費,排隊提現可免手續費,但要以具體排隊時間為準”。而且“若單次提現100萬至200萬可申請大額提現,在第三天到賬”。靠著手續費“雁過拔毛”,這種平臺活得竟然不錯。

  那麼,提現之後,這筆鉅款流向何處?有的後援表示,將歸還到粉絲端口,有的則表示會統一管理為偶像出道鋪路,有的則卷款跑路。今年的某檔選秀節目選手的後援會就曾發聲明,表示由於“過於信任數據站”,導致有人卷款21萬跑路。隨後,除財務組外的後援會所有成員集體卸任,後援會官博暫時由經紀公司人員接手。

  投票亂象、衍生節目“發電”、第三方的集資平臺……這些都不在《網路綜藝節目內容審核標準細則》的規定之外,可真的不違規嗎?

  是誰縱容了這些狂熱的粉絲

  遊戲策劃人馮驥曾經發表文章,尖銳地批評遊戲研發團隊,説他們策劃的工作焦點不是研究如何讓遊戲更好玩、更豐富,“而是研究如何讓玩家成癮,讓他們習慣黨同伐異,以及進行更安全的線上現金活動(賭博、虛擬物品交易等)”。

  如今看看,這與偶像選秀節目的邏輯何其相似。深陷於選秀節目的粉絲們為了自己的偶像出道,何嘗不是拉幫結派,對競爭對手的粉絲充滿了敵視,他們大多是未成年人,但“為愛發電”卻動輒都是上萬元的投入。對他們而言,為了瓶蓋上的二維碼倒掉牛奶,也許只是必要的犧牲。

  你可以用衝動、荒謬、狂熱來概括他們的行為,但到底是誰縱容了這些狂熱粉絲的行為?充斥著這些不理智行為的偶像出道之路,真的還有什麼意義嗎?

  文/本報記者 祖薇薇 統籌/滿羿

  攝影/本報記者 黑建軍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