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政協委員曾成鋼:將“上海美專”舊址改建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博物館

2021-03-05 09:0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

  新華網北京3月4日電(記者袁思陶、邢賀揚)3月4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參加會議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美術學院院長曾成鋼接受新華網專訪。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專業的高等藝術學校。它是中國百年藝術教育的縮影和見證,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將“上海美專”舊址改建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博物館,是曾成鋼今年兩會的關注點。

  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簡稱“上海美專”)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專業的高等藝術學校。它是中國百年藝術教育的縮影和見證,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將“上海美專”舊址改建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博物館,是曾成鋼今年兩會的關注點。

  “1922年著名畫家劉海粟先生多方籌款在上海始辦學堂,歷經十載,其間幾易其址並不斷擴展規模,順昌路校址的完工標誌著學校的建設成型。1952年全國院係調整,‘上海美專’併入華東藝術專科學校。在歷史滄桑的轉變中,學校舊址順昌路556—566號,現如今已經成為民居,臨街房間被改造成為商鋪;其現狀處於多方雜處,管理不善的狀態,主樓建築亟待保護、修繕與開發。”曾成鋼介紹。

  為了更好地保護“上海美專”舊址,經多次調研並廣泛聽取各界人士的意見, 曾成鋼建議將“上海美專”舊址改建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博物館。原因如下:

  第一、保護傳統,弘揚價值。“上海美專”掀開了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第一頁,它的成立標誌著具有現代教育理念的新型學校的誕生,其先進的教育體系培養了大批優秀藝術家,朱屺瞻、唐雲、關良、王個簃等先後在此執教,潘玉良、徐悲鴻、李可染、程十發、來楚生、趙丹等畢業於此。弘揚“上海美專”的價值,目的在於加強對傳統的感知力,連結歷史與今天的內在基因,讓今日之文化有本可溯有根可尋。

  第二、“上海美專”舊址在向博物館的轉化過程中,具備先天的優勢和可行性。在近代一眾美術院校中,“上海美專”辦學持續時間最長,學制最為完整,也是唯一一個校址得以完整保存的學校。當時的治學理念和精神導向,如蔡元培所題的“宏約深美”,于右任所提的“新興藝術策源地”等,也與學校舊址建築一同被保留下來,成為重要的歷史記憶和珍貴的文化遺産,這些理念對海派文化的傳播和中國現代藝術的發展産生了深遠的影響,這樣的文脈遺産在國內更是獨一無二。

  第三、近年來,先後有畫家家屬、政協委員、文化界和學術界人士呼籲保住“上海美專”舊址,“留住中國美術界之根”。將“上海美專”舊址統一收回集中管理,改造成為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博物館,是基於“研究闡發、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傳播交流、復興文化”的實際考量,微觀層面上對文化遺産的保護、宣傳和研究,是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戰略的實際回應。以此提升文化素養、增強文化自覺、建立文化自信,更好地服務於新時期的文化建設。

  曾成鋼認為,將學校舊址改造成為博物館,其價值主要體現在三個維度:即文化復興——傳承近現代美術教育的傳統;記憶識別——近現代文化的記憶體驗;資源轉化——多方合作拓展新時期文化的創新發展。

  在具體操作上,可做如下參考:

  第一、政府協調並安置現有住戶,對建築進行合理有效的修繕,盡可能恢復“上海美專”時期舊貌。該建築目前是上海市“黃浦區文物保護點”,建議提高其保護等級,在法理上得到應有的重視與保護。

  第二、院館合作,探索辦館新模式。博物館可與上海美術學院等文化機構合作探索共建新模式,依託高校的專業和平臺優勢,進行陳列展覽和大眾教育;規劃定位國家級智庫,建立如“近現代美術文獻研究中心”等研究機構,全方位實現知識生産與記憶體驗的公共文化職能。

  第三、 以點帶面,建立歷史文化街區。在中國近現代美術教育博物館的基礎上,通過政府與市場的合力,復原歷史風貌,打造文化藝術街區,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態,實現文化資源向社會發展的轉化。

[責任編輯: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