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國家文創實驗區已登記註冊文化企業3.48萬家

2020年12月16日 08:1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杜燕)目前,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簡稱“文創實驗區”)登記註冊文化企業3.48萬家,五年間新增1.88萬家;現有59家文化産業園區,五年間新增園區39家;現有上市掛牌企業52家,五年間新增48家。這是記者從今天舉行的2020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發展論壇上了解到的。

  發展活力持續釋放

  據介紹,2014年,文化和旅遊部(原文化部)、北京市採取部市戰略合作的方式,以北京CBD-定福莊一帶為核心承載區,共同推動建設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以下簡稱“文創實驗區”)。

  自2014年12月正式揭牌以來至今,文創實驗區登記註冊文化企業達到3.48萬家,五年間新增1.88萬家,文化市場保持了繁榮活躍的狀態;現有59家文化産業園區,五年間新增園區39家,主要是老舊廠房等存量空間的轉型利用,“騰籠換鳥”成果豐碩;區域內現有上市掛牌企業52家,五年間新增48家。

  2019年,文創實驗區1111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1362.2億元,同比增長7.5%,佔朝陽區文化産業收入的50.4%,佔北京市的10%,佔全國的1.57%。2020年1至9月,文創實驗區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收入686.9億元。區域內匯聚了2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52家上市掛牌企業,5家文化類獨角獸企業,以及164家文化類總部企業,其中外資文化總部企業92家,文創實驗區日益引領全國文化産業創新發展。

  “騰籠換鳥”促進城市更新

  五年多來,作為全國老舊廠房的重要聚集區和保護利用先行區,文創實驗區深挖文化富礦,加快騰籠換鳥和轉型發展,以文化賦能城市更新,形成了“文化産業融入城市發展的朝陽實踐”。

  近年來,通過工業廠房改造利用、傳統商業設施升級、有形市場騰退轉型3種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截至目前,文創實驗區共轉型升級59個特色文化産業園區,總建築規模381.4萬平米,其中郎園、萊錦、懋隆等園區,已成為全國知名的老舊廠房“騰籠換鳥”品牌園區。

  科技賦能提升創意氛圍

  五年多來,文創實驗區努力為文化發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為科技發展提供鮮活的文化內核。

  目前,文創實驗區已推動升級了NICEWORK眾創空間、E9區創新工場、電子城·新媒體創新産業園、新管莊科技園等一批新型科技智慧園區,以文化與科技融合為主要特徵,以新技術、新産業、新模式為核心的新型文化業態成為文創實驗區發展的新引擎。

  金融服務提升發展效能

  五年多來,文創實驗區在文化金融融合發展上堅持“搭建體系、務求實效”兩手抓兩手硬,努力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有效解決企業融資困難。

  文創實驗區于2016年8月率先發起成立全國首個文化企業信用促進會,四年來,累計為朝陽區1080家文化企業提供貸款融資175.28億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近三分之一,其中銀行貸款平均利息從5%左右降至3%左右,擔保費用從2%左右降至1%左右,企業獲得融資服務的平均工作週期縮短為30天。

  2018年8月,文創實驗區建成北京市首個文化金融服務中心,設立了北京市首支區級文化産業發展基金,推動“政策+金融”産業促進機制發揮效力。同時,與北京市“投貸獎”“房租通”等政策進行市區聯動和疊加,進一步放大引導作用。

  疫情期間,針對文化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線下業務停擺等問題,文創實驗區發揮朝陽區中小微企業線上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作用,通過無還本續貸等方式,為企業延緩還款期限、提供貸款擔保,補充資金缺口。今年疫情以來,合作金融機構已為實驗區中小文化企業提供融資貸款54.67億元。

  協同發展提升引領作用

  五年多來,文創實驗區保持“試驗田”本色定位,加強跨區域、跨領域的協同創新和經驗共用。

  據了解,文創實驗區聯合中國文化産業協會、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等機構,逐步搭建起聯動京津冀、全國性和國際性的協同發展平臺。東郎、競園、錦瓏、北服創新園等園區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河北雄安新區等地設立分園區,郎園、北京電影學院文創園等園區在天津、杭州、長春等地建立連鎖園區。

  文創實驗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不斷實踐探索,文創實驗區積極構建文化産業領域的全面改革創新體系,政策環境不斷優化,金融服務創新升級,産業融合和協同創新發展深入推進,形成一套可複製、能推廣的發展經驗。

  下一步,文創實驗區將緊抓北京市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戰略契機,打造文創實驗區新優勢,帶動區域文化影響力、競爭力、創新力進一步提升,為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全國文化産業創新發展進一步探索經驗、作出示範。(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