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歲作家馬識途封筆之作《夜譚續記》出版
“我年已一百零六歲,老且朽矣,弄筆生涯早該封筆了,因此,擬趁我的新著《夜譚續記》出版並書贈文友之機,特錄出概述我生平的近作傳統詩五首,未計工拙,隨贈書附贈求正,並鄭重告白:從此封筆。”這是不久前著名作家馬識途的公開告白。
10月11日上午,“馬識途《夜譚續記》作品研討會”在成都金牛賓館舉行。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作協副主席李敬澤出席研討會。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主持研討會。
來自全國文學評論界、出版界的專家學者何向陽、臧永清、潘凱雄、施戰軍、孟繁華、謝有順、李舫、梁鴻鷹、李明泉等齊聚蓉城,圍繞馬老的封筆之作《夜譚續記》展開研討。
由於馬老身體不適臨時入院。出於疫情防控需要,醫生不允許馬老出醫院參加活動。所以這次研討會,主辦方就用視頻連線的方式,讓馬老“雲”參會。雖然身在病房,馬老還是給研討會現場嘉賓發來了答謝詞。
馬老的答謝詞
我沒有想到有這麼多嘉賓濟濟一堂,光臨《夜譚續記》作品研討會,特別是中國作家協會鐵凝主席親臨指導,我深受感動,不知用什麼語言以表達我的感激之情。用我們四川話來説,我硬是不曉得是咋個搞起的,我竟然活到106歲,現在還能説能寫,沒有成為癡呆,看樣子還準備繼續活下去。我更是不曉得咋個搞起的,年逾百歲,還能進行文學創作,寫出了不太滿意的《夜譚續記》這本小説。這本小説正如我在序言中説的,不過是四川人用四川話擺龍門陣,作為茶余酒後的談資的野老曝言之類的通俗小説而已。這顯然不是一本成熟的作品,不足以進入作為當代文學主流的雅文學的行列,當然也不入時新的網路文學的類型化小説之流。不過是繼承從古到今的傳統通俗小説之餘緒的俗文學作品。而且和古典著名通俗小説相比,無論質與量,相去何能以數裏計,只是這本小説具有四川地方文學的特色,主要是和四川茶館文化的淵源相關。
四川茶館和茶館文化是頗有特色的,它蘊涵了各色各樣的人物形象,有特異的民俗民風,有千奇百怪的故事、傳説,有豐富多彩的幽默諧趣的語言,這些無疑都是小説創作取之不盡的素材。我所作的夜譚小説就是受潤這些素材的結果,只是取用得粗疏一些。所以這本書可以説是四川的茶館文學。
四川的茶館文學,造就了兩位著名作家,就是沙汀和李劼人。沙汀的《在奇香居茶館裏》,李劼人的《死水微瀾》,都是歷來有口碑的。我就是跟隨他們的後輩,我的也熱心於四川茶館文學式的創作《夜譚十記》,也曾熱鬧過一陣。
但是時代大變,人事皆非,隨著四川茶館文化的變質,所謂茶館文學自然也逐漸式微,在讀者群裏消逝了,現在有多少人還會去關注那些陳古八十年的舊人凡事呢?我的這本《夜譚續記》或許可以説是我為四川茶館文學發出的最後哀嘆吧。
當然四川文學一直是比較有特色的地方文學,將永遠保持四川特色,有四川味兒。不過,“味兒”是一個看不見、摸不著、説不明的詞,到底什麼是四川的文學味兒,説實在的,我還真説不清楚。
《夜譚續記》這本書實際是一本我沒有寫好且不入流的小説,卻多承各位作家評論家熱心點評研討,我受益不淺,在此我再一次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
文學界大咖研討“夜譚”傳奇
“我們的文學史,對馬識途是低估的”
10月11日上午,包括李敬澤、何向陽、施戰軍、李舫、謝有順、潘凱雄等來自省外的文學評論家,以及李明泉、李怡、梁平等四川省內文學評論家、作家,圍繞馬識途的封筆之作《夜譚續記》展開研討,並從各自閱讀、賞析的角度,分析了馬老非凡傳奇的文學成就、特色和意義。“夜譚”出版方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臧永清,中國出版集團副總裁、文學評論家潘凱雄,從出版、傳播的角度,高度評價了馬老的作品,並談到馬老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幾十年的緣分。四川省作協黨組書記侯志明直言:“今日文壇盛會,必將成美談。”
發言名單中沒看到阿來在醫院的馬老“急了”
眾人賞析、評論的角度雖各有不同,但都一致認為,集革命家和文學家于一身的馬老,文學作品別具一格,具有濃郁的地方性、方言性,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寶貴財富。同時眾人也對馬老如此高齡依然筆耕不輟的旺盛生命力表達了深深的敬佩。
四川省作協主席阿來擔任了此次研討會的主持人,還引發了一段趣事。據馬老女兒馬萬梅透露,10日馬老翻看此次研討會的嘉賓名單,在發言名單裏沒有看見“阿來”,馬老急了:“怎麼阿來不發言啊?”家人趕緊解釋:“阿主席這次當主持人。”馬老一聽,開心不已。
阿來直言,馬老當天雖然沒能到會,但他非常期待評論家對《夜譚續記》的熱心點評、研討。作為《夜譚續記》的讀者,阿來點讚寫得好,“這不光是馬老説的四川龍門陣傳説啊!這是將《笑林廣記》《官場現形記》《儒林外史》的那種寫法,結合四川龍門陣寫出來的啊,很深刻,如果結合《夜譚十記》來看,更有意思!”
研討會之前,阿來還通過視頻連線與馬老“雲”上擺龍門陣。馬老在鏡頭前一看到阿來,就説“阿來,好久不見了!”其實不久前阿來才前往馬老家中探視,可見馬老對阿來情感之篤。阿來也祝願馬老早日康復:“馬老,你好好養身體,早日康復!”
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文學評論家何向陽:
作品有三個特別之處
研討會上,中國作協創研部主任、文學評論家何向陽從三個方面談了這部作品的特別之處。首先是《夜譚續記》中將作家本人淡化了,而不是以一種“上帝視角”的方式,通過更加平民化的講述,將故事交給了民間説書人。其實這在一些世界經典文學中也見過。第二,是故事講述的方法。“這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擺龍門陣的方法,是一種更客觀的講述,講述者與傾聽者角色互換,更平常也更遊刃有餘,並將教化功能包含在講述之中,大事小事緩緩道來。第三,是故事中的人。故事中我們看到了很多人物,但是他們提煉出來都是性情之人、情義之人、有情之人。我們看到所有的故事講述人都有一顆初心,傳統倫理文化中的精華部分在故事當中得到了呈現。
四川省作協副主席、詩人梁平:
馬老是在用生命寫作
梁平在發言中提到,此前當他聽説要辦一個馬老作品的研討會,“第一感受是,完全應該做。馬老是四川文學的一桿大旗,也是中國文學的一塊國寶,開這個研討會意義非凡。”
梁平認為,馬老是在用生命寫作,他的作品以四川人特有的方言土語,講述千奇百怪之逸聞趣事。這種四川人用四川話講四川故事的方式,把四川民俗豐滿地表現出來了。
除了民俗性,梁平提到,馬識途的作品還充滿了革命性。《夜譚續記》裏寫的都是小人物、小角色,這些人物源於他革命生涯做地下黨的時候,和這些人在一塊兒生活、打交道而來。因此他筆下的這些故事,生動詳實而富有感染力。儘管書中人物都寫了一種態度,馬識途卻從來不將自己的善惡判斷融于其中,而是通過留白,交給讀者去體味。“總之,馬老小説中的繽紛多彩,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好的文學範本。”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
馬老擺的龍門陣是多聲部的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院長李怡,是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的專家。他説,“馬老是一個特別另類、與眾不同的作家。説實話,我們的文學史,對於馬識途是低估的,至少評價是不夠的。這也是值得我們現當代文學史研究的學者認真反省的問題。”
李怡分析説,馬老其實有兩副筆墨,一副是宏大的革命史的敘述,他有很多的作品,記述時代;另外他還代表著一個另類的筆墨,這副筆墨或許更能體現他的真性情。李怡認為,如果刻意觀察馬老對人生的觀察角度,可以用三個關鍵詞來總結:民間性、日常性和地方性。
馬老的作品中,有很強的“擺龍門陣”色彩。李怡認為,馬老的“擺龍門陣”,“不是單向表達,而是多聲部表達。他運用得非常純熟。小説中不光有主講人的表達,還有聽眾的反應、評論。這給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本版稿件采寫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