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科班畢業,兩分鐘寫首歌……AI來了,人類還能做什麼?

2020年07月14日 08:13: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宋宇晟)“我想我可以改變世界,和你分享更美的家園。”

  在幾天前的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開幕式上,多個人工智慧聯合演唱了一首名為《智聯家園》的主題曲。不過,很多人可能沒注意到的一點是,就連這首主題曲的作曲也是人工智慧。

  而在今年6月,《智聯家園》的“曲作者”人工智慧“小冰”,剛剛被授予了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2020屆“榮譽畢業生”稱號。

  兩分鐘內寫出完整歌曲

  “這是我上音畢業後的首支作品。”7月9日當天,小冰在微博上發佈《智聯家園》MV,同時還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今年,小冰在接受了來自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兩位老師的“指導”後,順利“畢業”,成為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的“榮譽畢業生”。

  參與“指導”小冰的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教師陳世哲告訴中新網記者,這首《智聯家園》的旋律是小冰獨立完成的,為了歌曲效果更好,人類也配合小冰對編曲進行了完善。“雖然人類參與其中,但可以説主要工作都是人工智慧完成的。”

  不過,人工智慧是如何作曲的?小冰又是根據什麼“創作”出《智聯家園》的旋律呢?

  小冰團隊介紹,“小冰受到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主題和相關資料的靈感激發,創作了這首歌曲的旋律。”

  事實上,在受到一段文字描述或一張圖片激發時,現在的小冰不僅能夠創作出音樂曲目,還可以根據其風格和節奏自動完成配器選擇、編曲及歌詞創作。

  目前,小冰創作一首三分鐘左右完整歌曲的時間,可以控制在兩分鐘之內。

  “榮譽畢業生”比人類更強嗎?

  除了“創作”速度快,小冰在“寫歌”方面和人類有哪些不同?

  在小冰的導師、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主任于陽看來,僅從創作方式來講,小冰就和人類有很大區別。“小冰拿到歌詞,就可以自動生成音樂的旋律,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把它演奏出來。”

  小冰團隊總負責人李笛介紹,具體而言,小冰在“創作”音樂作品時,會先根據所給資料,從某一個段落入手進行創作,再從這個段落延伸到其他部分。

  陳世哲解釋,“我們一般認為音樂是一個純藝術的事情,但其實可以分兩塊來看:音樂既有藝術和情感的東西,也有一定規則,特別是在旋律創作、編曲中,比如説比較常用的和弦排列結構就會有一定規則在裏面。”

  而目前小冰就是針對音樂創作中“有規則可循”的部分進行“創作”的。

  這意味著,人工智慧不用模倣人類“思考”,就可以根據數據“創作”出音樂作品。

  從這一點來看,人工智慧目前毫無疑問是與人類有差距的。

  于陽坦言,雖然人工智慧在歌曲上的創作能力以及作品呈現,確實達到了一定水準,但“AI作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同時他也認為,音樂與科技之間的結合互補、音樂與人工智慧學科之間的融合是大勢所趨。人工智慧發展到今天這樣的高度,一定會不斷産生新的領域、新的方向、甚至新的學科。音樂工程系也會著力於培養跨領域的音樂科技人才。“每一個人的藝術創作都是獨一無二的,而人工智慧的創作也能夠為人類音樂家提供源源不斷的靈感。”

  人類還能做什麼?

  雖然目前人工智慧在歌曲創作方面不可能完全取代人類,小冰團隊也一直強調,“人工智慧擁有的創造能力,從來不是以擊敗人類為目標”,但不少人仍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在人工智慧高速發展的今天,人的價值將體現在何處?

  陳世哲給出的答案是“情感”和“創新”。“在未來的音樂創作中,人類的價值更多是在情感方面,或者説是人工智慧還沒有想過的更創新的領域。”

  “機器技術的發展會倒逼人向更未知的領域去探索。至少現在看來是這個樣子。這個過程中也是一件比較有意思的事情,機器會經常不按常理出牌,寫一些旋律,寫一些東西,而對人有一種啟發。所以我覺得未來可能會是一個人類與人工智慧互相協同發展的場景。”

  另一方面,陳世哲也認為,現階段,人工智慧確實也是一項可以“降低門檻”的技術。

  今年,上海音樂學院音樂工程系老師陳世哲、竺茹伊等,完成了四次線上教學。他們和人工智慧小冰一同教會了浙江松陽的學生如何創作歌曲。

  “我們通過幾堂課的方式遠端教會當地孩子一些基本的旋律創作概念,那麼孩子們可以簡單地寫幾句旋律、歌詞。但這個作品並不完整,這時小冰的編曲能力就展現出來了,小冰能快速幫助孩子們將作品完善成一首歌曲。”陳世哲覺得,從這個層面上説,人工智慧起到了提升效率、降低藝術傳播門檻的作用。

  但他同時也知道,即便在音樂領域,人們也對人工智慧有不同看法。“有人會有抵觸情緒,也有人願意主動擁抱,有人會過度誇大人工智慧的進程和作用。我覺得,我們應該首先去迎接它、積極學習它,但不要盲目地把它作為噱頭去推進,而是真正落實到具體實施上面。”(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