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上線:順應融媒時代,助力學術傳播

2020年07月07日 10:30:00來源:光明網

  “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上線:順應融媒時代,助力學術傳播

  7月1日,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傳媒大學)聯合研製的“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正式上線。融媒體時代,以手機為終端的移動傳播、小屏閱讀已經成為傳統媒體轉型改革的主攻方向,CSSCI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將媒體融合技術深度應用於學術集刊出版、傳播,是對傳統數據庫功能的拓展和提升,是以媒體融合手段搭建的學術傳播嶄新平臺,是實現學術資源通融、學術內容兼融、學術傳播互融、開放存取共融的探索性嘗試,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集刊適應融媒時代改革發展的創新成果。

  “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首批入藏人文社會科學多個學科近百種最新出版的學術集刊,專設集刊主辦機構展示板塊,增強“互動留言”功能,加強編輯與作者的交流溝通;設置“出版物簡介”介紹學術集刊基本情況、徵稿啟事、格式規範等;研發“順序閱讀”功能、“目錄導覽及選擇閱讀”功能,方便讀者自主選擇閱讀;採用多媒體技術,利用了語音合成、文字識別等人工智慧手段,研發“背景樂陪伴閱讀”功能、精選文章 “AI朗讀”功能,方便廣大讀者使用。

  “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採用知性棕色調,大氣莊重,給讀者帶來更好的閱讀體驗,重點設計了手機端頁面,解決了移動端功能和適配,PC端可通過微信小程式網頁版進行訪問。

  “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的上線在學界、出版界引起熱烈反響。在徐以驊教授(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特聘教授)看來,“南大評價中心聯合中國傳媒大學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推出的‘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用心構思、製作優良,內容精選,使用便捷,頁面左側還有隱藏式彈出功能表,費時不多便可對相關集刊有相當直觀和全面的了解,而背景音樂和順暢的AI朗讀功能更是其中的亮點。該平臺的設計和開發將國內社科集刊的推廣工作提升了一個臺階,方便了這些集刊的廣大讀者,為我國社科集刊出版界貢獻了一個實用友好的學術公共産品。隨著收錄集刊的增加、內容的擴展以及方式的改進,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對我國社科期刊出版工作將會有更大的示範效應和推動作用。”陳恒教授(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世界史係)認為“學術集刊是學術發表和交流的重要陣地,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的建立,使過去相對分散的學術集刊資源匯聚到了一個數字平臺中,極大便利了相關學術資源的查閱與利用,是一件嘉惠學林的美事。”

  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傳媒大學)副主任秦瑜明教授表示,媒體融合與傳播國家重點實驗室自建立以來,聚焦國家社會發展的重點需求,積探索融合媒體服務社會發展的傳播模式及未來形態範式。實驗室與CSSCI深度合作研發“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旨在拓展學術傳播新形態和新思路,也希望能以此為起點,對新的媒介環境中推進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融合傳播進行更具現實價值的探索。

  近年來,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積極加強與國內媒體融合教學科研機構的合作,力求通過媒體融合技術以更廣的傳播範圍、更及時的傳播時效和更靈活的互動交流方式傳播高品質學術內容,貼近學界,服務學界,彰顯作為學術發展“記錄者”的責任與擔當。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負責人認為,“中文學術集刊虛擬圖書館”是順應學術傳播方式新變化、媒體融合發展新趨勢作出的探索性嘗試,是CSSCI奮進新時代、實現高品質發展、服務學術研究的創新舉措。相信只要有關各方協力同行,一定能構建成一個包括作者、編者、讀者和出版機構在內的充滿活力的數字生態共同體。(付文)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