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內蒙古長城資源擴容 阿拉善共發現14處烽燧遺址

2020年04月22日 11:30: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阿拉善4月21日電 (李愛平 楊峰)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文物局21日對外消息指,近日,該盟新發現11處烽燧遺址,加上前期調查時發現的3處漢代烽燧,該盟共發現14處烽燧遺址。

  官方消息指,該盟文物局工作人員在阿拉善左旗諾爾公蘇木查幹敖包嘎查境內的3處漢代烽燧(前期長城資源調查時發現)進行文物安全巡查時,根據烽燧走向,向南開展線路調查,新發現了11處烽燧遺址,共計14處烽燧遺址。

  這14處烽燧遺址,間隔4千米左右,自西北向東南,沿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裏沙漠連接線東緣,經當地達理克廟向豪斯布爾都方向延伸,形成了完整的烽燧線。有的保存較好,形制完整,有的破壞嚴重。一處因新建信號塔而被毀;另一處只留下一個小石堆,根據地表遺物判斷是漢代烽燧遺址,西夏時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跡。

  文物部門表示,根據烽燧線的走向,此次烽燧遺址的發現,可以初步判斷該列燧(列燧是指排列起來連點成線的烽火臺),向南進入今甘肅石羊河下游地區,是阿拉善地區自漢代以來,長城邊塞防禦體系“三縱(東部的賀蘭山西麓列燧,中部的筍布爾列燧、雅布賴列燧和此次發現的列燧,西路居延邊塞);三橫(北部巴丹吉林至烏蘭布和沙漠線以北城障列燧,中部狼山余脈北部至溫圖高勒一線城障列燧和南部騰格裏沙漠南緣至隴首山北麓列燧)”的構架更加清晰。

  該列燧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阿拉善地區自古以來承接南北和東西的大通道作用,豐富和強化了阿拉善地區歷史文化的絲路特性。(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