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資源再添“新丁” 內蒙古阿拉善新發現9處烽燧遺址
中新網阿拉善4月17日電 (記者 李愛平)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文物局17日對外消息指,文物工作人員新近發現9處烽燧遺址,根據地表採集標本可以判斷其為漢代列燧,西夏時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跡。
專家認為,該9處烽燧遺址,進一步證明了阿拉善地區自古以來承接著南北和東西的大通道作用,豐富和強化了該地區歷史文化的絲路特性,對中國長城資源形成了重要補充。
官方消息指,日前,阿拉善盟文物局工作人員對阿拉善左旗諾爾公蘇木查幹敖包嘎查西部三處漢代烽燧進行巡查,獲得重要發現。調查人員依據衛星地圖分析,在當地牧民的幫助下,新發現了9處烽燧遺址。
這9處烽燧遺址自西北向東南,沿巴丹吉林沙漠與騰格裏沙漠連接線東緣,經達理克廟向豪斯布爾都方向延伸,形成了完整的烽燧線。這些烽燧間隔4千米左右,有的保存較好,形制完整,有的破壞嚴重;一處因新建信號塔而被毀;另一處只留下一個小石堆,但根據地表遺物可以做出明確判斷,應是烽燧遺址無疑。
文物部門根據地表採集標本判斷,新發現的9處烽燧遺址為漢代列燧,西夏時期有沿用,部分有近代使用痕跡。
文物部門認為,新發現9處烽燧遺址,激活了人們對於阿拉善中部地區歷史文化的認識和思考,對於理解當地雅布賴手印岩畫、曼德拉山岩畫,以及近期在該區域發現的多處人面像岩畫,青銅器時代早期聚落遺址等具有重要意義。(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