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萬物皆“雲” 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2020年03月20日 11:07:00來源:解放日報

  萬物皆“雲”,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

  大眾需要什麼樣的雲文化、如何拓展雲文化值得深思

  ■本報記者 鐘菡 張熠

  雲觀影、雲展覽、雲劇場、雲課堂、雲練功、雲蹦迪、雲健身……防疫宅家再度炒紅“雲”概念,各行各業都在拓展線上可能。一時間,萬物皆可“雲”。

  隨著各行各業逐漸復工,這些“雲”端文藝是曇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大眾需要什麼樣的雲文化、如何拓展雲文化都值得深思。

  缺乏“爆款”是不爭的事實

  談到雲文化創作,許多文藝工作者都喜歡用“倒逼”這個詞。倒逼背後,是文化服務理念的轉型創新,從供給側主動思考和滿足受眾需求。

  劇場停演、場館關閉後,上海文藝界發起“藝起前行”抖音主題活動,用鏡頭記錄身邊事、感人事,用暖人心的文藝作品匯聚人文關懷的暖流。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作為承辦單位,聯合各區文化館積極參與,有望在3月底啟動雲上市民文化節。市群藝館相關負責人認為,如何提升內容的可及性成為新的難題,需要換位思考,站在受眾角度,用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研發文化産品,做好審美引領。

  網路讓文化從自上而下的輸出變成平等交流,降低大眾參與文化創作的門檻,激發大眾之間的互動,引起情感共鳴。舞蹈家黃豆豆在自己抖音賬號開啟“文藝進萬家,健康你我他”舞蹈公益課堂。有用戶在黃豆豆的教學視頻留言處感嘆:“只要在家有網路,就可以和舞蹈家一起學習跳舞。”在藝術家的號召下,許多普通用戶也參與到藝術創作中。

  文藝創作在網路上遍地開花的同時,缺乏真正的“爆款”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讓雲文化深入人心,並不只是簡單重復已有文藝樣式或是人“雲”亦云,要思考如何截長補短,變短為長。《歡樂喜劇人》總導演施嘉寧坦言,比起舞臺上的精美、大氣、有品質,雲綜藝在製作上相對粗糙,“它偏網感,有種你正在刷短視頻的氣質”,但優點是讓嘉賓以一種毫無距離感的方式出現,帶來一種陪伴式的感覺。

  抖音平臺15秒到1分鐘的時長設定,使得戲曲傳播只能是碎片化的。武漢大學藝術學院教授、中國戲曲學會副會長鄭傳寅認為,這種形式可以聚焦戲曲的某個局部進行特寫式傳播,讓觀眾便捷、反覆觀看繼而模倣,使得接受過程變得輕鬆有趣,激發受眾的參與熱情。

  此前,西安碑林博物館講解員白雪松在直播中以親民姿態推廣科普專業內容,賦予文物人格化的魅力,在各種博物館直播中成功“出圈”。真正吸引大眾的,還是有策劃、有創意的雲上文藝,而不只是簡單照搬線下內容和舞臺經驗,這需要文藝工作者思考如何使用好“雲”上的公共文化空間,提高網路生存能力。

  “雲”將是文化傳播重要空間

  雲文化終究不能代替線下體驗的真實感或“儀式感”,而雲旅遊、雲吸貓等等,更有一種望梅止渴的調侃味道。當疫情結束後,這些“應運而生”的雲文化是否會曇花一現?

  由草莓音樂節轉型的“雲音樂節”——“宅草莓”儘管準備倉促,但有不錯的熱度,5天直播峰值達到49萬人次。在摩登天空副總裁沈玥看來,就音樂節而論,線上線下各有優勢,“線下有更多物理接觸,人和人之間、樂迷與音樂人的接觸、音浪的衝擊等;線上會帶來更多空間感,線下由於場地、報批等因素,最多幾萬人,線上可以聚集幾十萬、幾百萬觀眾,它會帶來新的改變。”

  除了“宅草莓”,“雲蹦迪”一詞也出現在網友視線中。上海TAXX酒吧是最早在抖音直播“雲蹦迪”的酒吧之一,2月8日,其直播間最高線上人數7.1萬人,打賞總收入超過70萬元。在沈玥看來,不管是“雲蹦迪”還是“雲音樂節”,線上並不單純是線下活動的代償,反而拓展了很多可能性,“任何一個大的變故,都會帶來行業的整合、衝擊,會産能翻新、模式創新。希望疫情之後,在音樂行業能看到模式創新後帶來的新玩法、新審美。如果只是這幾個月的短時行為,那就太可惜了。”

  在1918年“西班牙流感”暴發迫使一戰結束之際,莫奈在創作《和平紀念碑》獻給法國的同時,還畫了《睡蓮》系列。莫奈曾解釋説,“希望緊張不堪的神經在此得到放鬆,就像水面一樣的平靜,人們猶如置身花池中央,在此靜思默想”。

  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認為,疫情過去後,大眾走出心理危機狀態仍需要有一段時間,需要有能引導大家走出心理恐慌狀態,起到療愈作用的文藝作品繼續通過雲上有利傳播,滿足各種需求。“文化的雲傳播今後可能成為現代文藝發展要開拓的重要空間。”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