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遼寧科技考古確認戰國墓內7枚“蜻蜓眼”真實身份

2020年01月15日 08:59: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瀋陽1月14日電 (楊毅 韓宏)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14日發佈消息稱,該院日前用現代科技手段確認了遼寧東大杖子戰國墓地內發現的7枚“蜻蜓眼”真實身份。

  東大杖子墓地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鹼廠鄉東大杖子村,2003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現更名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單位組成聯合考古隊,對東大杖子墓地進行了發掘,併發現了7枚“蜻蜓眼”。該墓地2011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

  “蜻蜓眼”即“鑲嵌玻璃珠”,是指在單色玻璃珠的母體上鑲進另外一種或幾種不同於母體顏色的玻璃,構成圖案。由於珠上的圖案主題多是同心圓,有動物眼睛的效果,在西方被稱為“眼式珠”或“複合眼珠”。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蜻蜓眼”是古代埃及第十八王朝(西元前1550-前1307年)的産品。西元前8-前5世紀時,隨著西亞、中亞的政治版圖變化、發展和遊牧民族遷移,“蜻蜓眼”及其製造技術也不斷向周邊傳播,春秋時期開始在中國出現,多出於貴族墓葬。

  此次科技考古工作人員結合超景深顯微分析、X射線熒光光譜、顯微拉曼光譜和掃描電鏡與能譜分析,對東大杖子戰國墓地出土的7枚“蜻蜓眼”進行了無損分析研究。分析結果顯示,這些“蜻蜓眼”玻璃化程度很高,可以確定為來自西方的進口玻璃。依據助熔劑的不同,東大杖子“蜻蜓眼”還可劃分為植物灰玻璃和泡鹼玻璃兩類。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物保護部副研究員柏藝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東大杖子墓地出土的7枚“蜻蜓眼”,最大的一枚外徑達1.78釐米,本體為深藍色玻璃,但已出現輕微破損;其餘6枚中,2枚小珠本體為白色,嵌藍、白、褐三色眼珠紋,外徑0.88釐米。另4枚小珠本體為湖藍色,嵌藍、白、褐、白四色眼珠紋,外徑約1釐米,其中的兩枚完全破碎。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方面表示,東大杖子戰國墓“蜻蜓眼”玻璃珠的發現,填補了中國東北地區出土先秦玻璃器的空白,通過科技考古研究也為“蜻蜓眼”玻璃珠的産地、工藝等提供了新的參考資料,為中西方早期經濟和文化交流提供了佐證。(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