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植物化石揭示了青藏高原西端的乾旱化過程

2019年11月15日 08:44: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昆明11月14日電 (記者 胡遠航)記者14日從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該園研究人員在青藏高原最西側的札達盆地發現了一批微小的葉片化石,通過對這批化石進行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西端的乾旱化過程。相關成果發表于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上。

  據介紹,青藏高原隆升是新生代以來全球最重大的地質事件之一,它塑造了當今亞洲的地理和氣候格局,並持續地驅動著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變化,植物大化石是記錄這些變化最直接證據。近年來,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古生態研究組在青藏高原地區發現並報道了多個新生代化石植物群,為了解高原隆升和環境演化歷史帶來了全新的認識。然而,高原西部的廣大地區至今沒有新近紀化石的報道,影響了科研人員對這裡環境和植被演變過程的了解。

  青藏高原最西側的札達盆地中富含一套連續的新生代晚期地層,在水流切割作用下形成了壯闊的“土林”景觀。這裡曾發現了披毛犀、三趾馬等一系列震驚世界的哺乳動物化石。古生態研究組于札達野外考察過程中,在盆地北部香孜地區上新統地層中發現了一批微小的葉片化石。該組助理研究員黃健對這批化石進行了古植物學和古生態學研究。結果表明:札達香孜地區上新世時的植被以高原灌叢為主,錦雞兒、繡線菊、栒子、金露梅、沙棘等小型葉落葉灌木是組成群落的主要成分。

  研究人員基於化石類群及葉片形態特徵組合,利用共存分析法和葉相-氣候多變數程式分析法定量重建了該地上新世時的古環境。結果表明,該地區海拔在上新世時已與現在相近,但溫度和降雨量均高於現在,並有明顯季節性降水差異。上新世以來亞洲中部的乾旱化,可能是該地植被從高原灌叢逐漸轉變高原荒漠的驅動因素。(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