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觀察類綜藝節目扎堆 如何在創新中擺脫套路

2019年11月14日 13:56:00來源:光明日報

  近期,觀察類綜藝節目在各大衛視與視頻網站得到了大眾的關注和喜愛,正在播出的《做家務的男人》聚焦家庭中的男性角色,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角度下的家庭故事,即將播出的《心動的OFFER》讓觀眾對律政行業的真實職場環境有了更多期待。

  觀察類綜藝節目以“第一現場真人秀+第二現場演播室觀察員評論”的獨特播出方式進入大眾視野,《我家那閨女》《我家小兩口》《心動的信號》等節目的熱播讓觀察類綜藝節目備受青睞。“慢綜藝”、情感觀察、代際溝通、夫妻關係……這些都是觀察類綜藝節目裏包含的主題,那麼,為什麼觀眾喜歡看觀察類綜藝節目?觀察類綜藝節目究竟在觀察什麼?

  從情感到職場:內容創新拓寬觀察邊界

  目前,中國綜藝節目中的觀察類綜藝節目主要以代際情感類、夫妻紀實類和都市相親類等注重情感表達的節目為主,將親情、愛情中的代際關係和兩性關係碰撞作為主要看點,通過家長裏短的真實故事呈現。

  伴隨著較高的收視率與點擊率,同類型節目的大量出現導致了節目內容同質化、節目嘉賓重復化的問題,如在《我家那閨女》和《女兒們的戀愛》中都有傅園慧父女的身影,《我家小兩口》和《女兒們的戀愛2》裏展現的也都是郭碧婷和向佐的愛情故事。

  此時,將鏡頭從家庭情感轉向職場生活,解決了觀察類綜藝題材趨同的節目困境。即將播出的《心動的OFFER》和已經播出的《我和我的經紀人》都由騰訊視頻出品,分別聚焦國內律政職場與藝人經紀行業,真實地展現當下社會中不同行業的職場現狀。《心動的OFFER》通過8名來自海內外知名院校法學院普通學生的職場初體驗,直接將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變和職場裏的殘酷競爭關係真實地呈現給觀眾,具有較強的現實感與可看性。

  從情感到職場的節目內容轉變,拓寬了節目製作者的觀察創作邊界,也給受眾帶來更加豐富的觀看體驗。在湖南衛視綜藝節目導演陳歆宇看來,“所謂觀察只是一種技術手段,手段永遠不會過時”。除了母子、父女、夫妻等家庭關係,各類社會關係也值得被觀察。比如,從老闆和員工之間的關係出發聚焦職場觀察。“人物關係的創新,是觀察類綜藝節目創新或者迭代的一個核心。”他説。

  從女性到男性:對象的變化呈現更精彩的故事

  細數已經播出和待播出的觀察類綜藝節目,基本都是將女藝人作為主要被觀察的對象,將男性作為觀察主角的節目屈指可數。雖然女性與女性之間可能更加容易産生強烈的戲劇衝突,從而增加節目的可看性,但相較于在社會中仍存在諸多掣肘的女性,男性似乎更容易在鏡頭前放飛自我。比如《做家務的男人》作為一檔對男性行為關注度更高的觀察類綜藝節目,為大眾提供了更精彩的故事,也形成了更廣泛的社會討論熱潮。有網友表示:“《做家務的男人》觀察角度很新穎,以男人做家務的視角觀察家庭生活,很符合當下社會的矛盾和熱點。節目中多次提到‘每個家庭都有屬於自己的相處方式’這句話,説明思想在轉型,很具有社會意義。”

  在以女性作為主要觀察對象的節目中,節目受眾以女性為主,而隨著被觀察主人公性別的變化,也直接導致了男性觀眾比例的上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傳媒研究中心秘書長冷凇看來:“對家庭相處模式的探討,提升了男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存在感,將男性在家庭裏遇到的問題進行剖析,讓觀眾看到了不一樣角度的家庭故事與人物關係。”

  觀察類綜藝從對女性到對男性的觀察不僅是觀察對象的轉變,也是對觀眾觀察真實訴求的滿足。觀察類綜藝對現實生活裏不同關係、不同故事的觀察記錄,通過節目設置讓觀眾感同身受,從而引發社會輿論對現實的探討。

  從真人秀到觀察類:綜藝節目關注現實生活引發思考

  與《奔跑吧兄弟》《極限挑戰》等傳統戶外真人秀不同,觀察類綜藝節目弱化了遊戲環節,將真實發生的具有新聞屬性的紀實性內容融入綜藝當中,落腳點更加注重對現實環境的反映。

  “在虛構和表演類的內容甚囂塵上的時候,觀察類綜藝這樣一種更貼近生活本真、具有生活自然質感狀態的節目,滿足了觀眾對真實的情境、真實的生活狀態而不是受綜藝性劇本約束和塑造內容的需求。”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認為,“這也是電視美學中永恒的一個真理,即電視對於真實的、逼真的呈現永無止境的一種追求,即便是在綜藝節目當中,也仍具有這種強烈的訴求。”

  在摒棄劇本、記錄真實的拍攝基礎上,觀察類綜藝節目還聚焦社會話題。比如《我家那閨女》《我家那小子》通過獨身明星的日常生活,暴露都市獨居男女的生活現狀,結合明星家長的辛辣點評,呈現中國親子關係群像;《心動的信號》《遇見你真好》聚焦當下年輕人關注的戀愛社交問題,讓人們在觀看普通人戀愛的過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心動價值觀;《妻子的浪漫旅行》《做家務的男人》從婚姻關係中的兩性角度出發,通過明星家庭的相處模式,探尋正面的社會家庭觀。

  在冷凇看來,“《做家務的男人》等觀察類綜藝將原本自然主義的紀實性素材經過嘉賓的提煉式、經驗式、趣味式總結,形成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話語場,讓真人秀節目在第二時空的群聊互動中實現價值升級”。觀察類綜藝節目因為內容真實,所以更受觀眾喜愛;因為直擊社會問題和現代人的生活痛點,所以更能引發觀眾的思考。此類節目對當下、對人生都有著較強的現實意義,像一面鏡子讓觀眾能從中看到自己,映射出個人生活裏存在的問題,以個人現狀映現出社會訴求,引導更加正向的公眾討論。

  對於未來觀察類節目將何去何從,電視評論人何天平認為:“眼下大量情感觀察類節目的入局,要形成差異化的市場競爭,‘誰觀察’和‘觀察什麼’都需要有大刀闊斧的創新,才能尋得自身的獨特價值。目前的創新大多著眼于觀察對象的突破。但觀察類節目的社會意義並不僅僅是關乎個人的,在內涵和外延上都有進一步實現格局躍升的空間。”未來,觀察類綜藝節目可以更多地從不同方面的現實問題出發,找到更加值得大眾思考的角度與內容,為觀眾提供更加廣闊的討論空間。

  (本報記者 牛夢笛 本報通訊員 吉韻光)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