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為甲骨文字創造新活法

2019年11月11日 13:20:00來源:光明日報

  為甲骨文字創造新活法

  ——甲骨文活化利用的故事

  在聚焦甲骨文發現研究120年所取得的豐碩學術研究成果的同時,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賀信的要求,更好地做好甲骨文的傳承弘揚和科普工作,推動甲骨文走出實驗室、走出書齋,走向千家萬戶,走近廣大青少年?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走訪了有關專家以及從事甲骨文活化利用文創研發的各界人士,發現了許多感人的故事。

  在中國文字博物館裏當志願者

  11月2日,甲骨文的故鄉——河南安陽。

  中國文字博物館裏人流涌動,井然有序。

  “我今天從手機上看到了習近平致信祝賀甲骨文發現和研究120週年的新聞,第一時間就轉發到了我們文字博物館志願服務群裏。總書記關注以甲骨文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弘揚,大家都很振奮,備受鼓舞。”今年79歲的安陽工學院退休教授秦振德做志願講解已有9年,是中國文字博物館最年長的志願講解員。身穿志願者服裝的他精神矍鑠,在他身邊圍攏著一群聚精會神的孩子們。“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只有以甲骨文為源頭的漢字傳承至今仍在使用,成為中華文明和中華文化的基因,傳承不斷。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載體。甲骨文是我們認知中國早期歷史和古代文明的重要工具。學習就是傳承,講解就是傳播。只要身體許可,我會繼續當好志願講解員,讓古老的承載著歷史基因的甲骨文薪火相傳,讓孩子們認識甲骨文,從小就明白甲骨文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文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個以文字為主題的甲骨文保護、展示、傳播平臺,以保護傳承‘甲骨文化’為己任,剛剛承辦過甲骨文發現120週年國際文化論壇和世界漢字大會等重大活動,下一步要加快推進中國文字博物館續建工程,進一步推動甲骨文活起來、動起來。”中國文字博物館館長、清華大學教授黃德寬説,“博物館志願者與觀眾面對面講解文物背後的文化內涵,從推動文物活起來的角度來看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實驗室裏的甲骨文知識共用平臺

  120年歲月滄桑,兩甲子櫛風沐雨。

  甲骨文自1899年發現以來,學術研究成果斐然,特別是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幾代學人殫精竭慮接續努力,結出纍纍碩果。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出土甲骨約16萬片,甲骨文單字4500余個,出版甲骨著書約280種,發表各類論文30000余篇,甲骨文以其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巨大貢獻入選世界記憶名錄。如何匯聚這些研究成果,展示階段性成就,讓更多的研究者、愛好者可以看到,而不是僅僅在研究機構的象牙塔裏沉睡?安陽師範學院在這方面作出了堅苦卓絕的努力,也取得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成績。

  在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資訊處理”實驗室裏,電腦與資訊工程學院院長劉永革介紹,近年來,甲骨文研究與時俱進,大膽創新,將雲計算和大數據技術運用到甲骨文研究中,甲骨文研究在資訊化方面取得了飛速進步。

  “殷契文淵——甲骨文大數據平臺”在不久前舉辦的安陽紀念活動上首次公開。這是一個匯聚甲骨文研究成果的專業網際網路搜索平臺,為甲骨學研究提供大數據支援。面對公眾免費開放的“殷契文淵”是了解、學習、研究甲骨文的網際網路窗口,它破解了過去獲取甲骨文研究資料難的瓶頸,是目前最權威的甲骨文數據平臺。甲骨文知識圖譜、檢測與識別、自動綴合系統、文獻的全文檢索等人工智慧技術的介入,為破解甲骨文密碼,增添了人工智慧輔助,標誌著甲骨學研究進入智慧化時代。其內容為“三庫合一”,涵蓋了甲骨字庫(4000多個獨體字),自1899年甲骨文發現以來公開發表的各類文獻2萬多篇,《甲骨文合集》《甲骨文100年》《甲骨文合集補編》《甲骨文獻集承》《商代史》等一系列成果專著246部。

  難忘從2016年開始啟動數據庫建設至今1000多個實驗室裏的日日夜夜,“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甲骨學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鎮豪指導下,通過發揮團隊精神,集體攻堅克難,終於換來了‘殷契文淵’的面世。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世界範圍內更多的愛好者參與到甲骨文研究中來,這是我們的初衷。”安陽師範學院院長黑建敏説。

  取之不盡的靈感素材

  “一片甲骨驚天下”,代代學人焚膏繼晷。一些專家學者憑藉對“甲骨文化”的熱愛作出了積極探索和開拓。

  “甲骨文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特質和品格的展現,而且還為現代藝術設計提供了取之不盡的靈感素材。”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古文字藝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楠,建立了甲骨字庫,設計出甲骨文十二生肖、百家姓和手機微信問候表情包,把甲骨文作為一種重要的元素創造性地運用到各類展覽創新設計中去,取得了令人振奮的傳播效果。

  “作為韓美林老師的設計助手,我參與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運動造型設計,融進甲骨文元素的體育運動項目造型,受到世界各國參加奧運會的運動員教練員的好評,成為經典案例。”陳楠説。

  體驗象形字的趣味魅力

  在山西省太原市長風森林公園,最近引進了一個漢字文化體驗園項目,成了網紅。主要面對青少年學生的漢字文化體驗園非常受孩子們的歡迎,在開發的“漢字大富翁”“漢字與貨幣”“成語填字”“地理知識”“國家寶藏”等文字體驗遊戲裏,“甲骨挑戰”最受青睞。

  中華漢字文化體驗園項目負責人、北京國際漢語學院常務副院長桂帆説:“在傳承中繼承,在繼承中發展。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要讓甲骨文活起來,而不是成為僅僅保存在博物館裏的死文字。體驗園投入以後反響熱烈,經營前景十分看好。”

  桂帆介紹:“朝陽的‘朝’,甲骨文是由太陽、月亮和草木構成的意象,上面下面都是草,中間有一個太陽,一輪明日起草間,太陽是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旁邊有一彎殘月挂天邊。朝陽就是清晨的意思,像一幅畫面,這樣就好理解和記憶了。”

  漢字文化體驗園利用甲骨文開發出“十二生肖”“二十四節氣”“五十六個民族”等系列漢字體驗項目,深受家長和學生們的好評和追捧。

  “冷門學科不再冷,甲骨文字有傳承。”甲骨文的故事,講不完。甲骨文的傳承不只在書齋裏,更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裏,在我們日常書寫的筆跡中,在我們的血液裏,流淌不息。

  (本報記者 王勝昔 本報通訊員 郝永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