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最強國慶檔淬煉中國式大片 專家:中國電影積蓄新勢能

2019年10月10日 09:20:00來源:光明日報

  最強國慶檔淬煉中國式大片

  在舉國歡慶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電影市場也誕生了“史上最強國慶檔”。據統計,截至10月8日,今年國慶檔電影票房已突破50億元,創歷史新高,也使全年電影市場票房比去年提前突破500億元大關。

  從“火爆”的春節檔,到“高燃”的暑期檔,再到“大熱”的國慶檔,一部部中國式大片用電影講述中國故事,用電影弘揚中國精神,帶給全行業信心和希望。專業人士表示,儘管電影業還在“從高速度邁向高品質”的調整中,但泡沫熱錢被擠壓,攪局者退場,專業和理性逐漸回歸,對於專業的好導演、好團隊、好公司來説,恰恰是佈局的最好時機,中國電影産業在調整中積蓄新勢能,正迎來健康發展的春天。

  呼喚更多中國式大片

  《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和《攀登者》國慶期間分別取得了22億元、20億元、8億元票房,對國慶檔總票房的貢獻率超過了九成,同時,都獲得了9分以上的高分評價。三部主旋律電影都講述了平凡英雄們奮鬥、奉獻、不畏艱險的勵志故事,展現了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正能量和家國情懷,都是票房與口碑雙豐收的中國式大片。

  “除了《中國機長》,博納影業今年還推出了《烈火英雄》和《決勝時刻》,這三部精心打造的主流電影,也被稱為‘中國驕傲三部曲’。”雖然在中國式大片的創制中屢創佳績,但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仍坦言,拍好主旋律電影大片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千方百計地平衡好主題和市場,既要有宏大敘述又要關注小人物的故事,既要寫偉人也要著眼平凡人的生活。

  主旋律電影大片為什麼難拍?在北京師範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肖永亮看來,主要原因在於觀眾的欣賞水準提高了,口味越來越挑剔,對美好生活的要求越來越多樣化了。可以説“國內市場也是國際競爭”,中國觀眾同樣用好萊塢的大片標準來衡量中國電影的品質,呼喚更多優秀的中國式大片。

  從《中國機長》《我和我的祖國》,到《流浪地球》《戰狼2》《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這些被譽為“新主流電影”的中國式大片都無一例外做到了內外兼修:內容是中國人的喜怒哀樂,內涵是中國人的精氣神,內核是中國人的家國情懷;而外部形式是“大片”的製作手段和表現方法。

  去年全國生産各類影片1082部,上映的國産影片400余部,可票房在百萬元以下的達320部,佔80%。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惠鳴為這些票房不過百萬元的影片找到了“癥結”:故事情感不能引發觀眾的共鳴,影片品質達不到觀眾的預期,就必然是院線“一日遊”的命運了。

  電影是精神文化産品,終究要靠內容和品質取勝,中國電影業不缺影片,缺的是好影片,缺的是優質産品。在這一輪調整中,伴隨著中國電影業的成熟,創作優質電影已成為行業共識:電影人要把創作當成自己的中心任務,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好作品才是立身之本,相信觀眾會用腳投票、用口碑銘記那些啟迪思想、陶冶情操,愉悅身心、溫潤心靈的精品中國式大片。

  吸引優質社會資本

  “史上最強國慶檔”首日票房即達7.96億元,迎來開門紅,也創下春節檔之後最高單日票房紀錄,此後更是一路高歌,7天票房的日均值是去年兩倍。今年國慶檔8天觀影人次為1.35億,不僅創下歷史新高,還超越了2017年及此前歷年春節檔的總人次。

  國慶檔票房紀錄是中國電影市場巨大潛力的一個縮影。資本之所以願意進入電影市場,是因為我們有14億人口的大市場,觀影人群大、市場基礎好。據統計,去年全國總觀影人次達到17.16億,超越北美,居全球第一;我國銀幕數超過6萬塊,也躍居全球第一,比第二位的北美多2萬塊,體現出中國電影業的人口紅利和市場紅利。

  “中國式大片需要主創人員的專業素質,也需要資本的運籌帷幄。尤其需要更多的長線資本和專業資本進入電影領域。”中國文聯電影藝術中心主任、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見證了中國電影業的快速發展,深知電影業作為市場化程度高的資金密集型産業,該領域投資是決定生死的關鍵環節。激發優質社會資本投資電影的積極性,既充分尊重了電影市場的規律,也符合電影業轉型的要求。

  “優質資本既懂電影,又懂投資;既尊重創作規律,又尊重市場規律,既能週密地控制風險,又擅長捕捉文化和經濟的最佳契合點。”華映星球董事長胡勁松相信,大浪淘沙後,留下來的多是優質的專業資本。一方面,了解電影市場的規律,對暴利的預期降低,另一方面,經過這一輪洗牌,市場重回常態,更加尊重電影創作的規律,是一個好的趨勢。

  優化生産體系和行業生態

  “史上最強國慶檔”的紀錄能否被打破?主旋律電影能否“百花盛開”?口碑與票房雙豐收的中國式大片能否成為中國影業的常態?專家表示,“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才是春”,長遠之策是培育良好的發展土壤,不斷優化電影業的體系和生態。

  好萊塢式高科技大製作、寶萊塢式小而精模式,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國龍影視投資公司董事長陳梅蘭認為,從引進片到合拍片,開放合作將是中國電影業學習提高的好機會;引進-消化-吸收-創造,是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必經之路,也同樣適合中國電影,實現與國際接軌創新商業模式、培育專業人才、講好中國故事、融入國際市場。

  “電影票房只是收入來源之一,還要進一步創新和培育市場,在平臺點播、衍生産品、主題樂園授權、遊戲開發,電影IP等多個領域開疆拓土。”浙江大學影視與動漫遊戲研究中心主任盤劍希望通過這次結構性的調整,能出現一批有穩定生産能力和持續創新能力的大公司,為中國電影的高品質發展帶來更多的穩定性。

  (本報記者 張玉玲 牛夢笛)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