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遺産“過度旅遊”矛盾凸顯 客流時空分佈亟待平衡

2019年09月03日 08:2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敦煌9月2日電 (記者 馮志軍 丁思)美國蓋蒂保護研究所項目專家內維爾·阿根紐(Neville Agnew)1日在敦煌指出,近年來,中國各地遊客對於世界遺産地“必須看”的心態導致旅遊業增長,而許多其他重要遺産點由於缺乏遊客而苦惱不已,“旅遊人數在增加,但人們去的地方並未增加”。

  1日至2日,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與旅遊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在甘肅敦煌舉行。來自美國、日本、英國、義大利、澳大利亞等8個國家近200位專家學者,共同交流世界文化遺産保護的最新成果,探討在做好其保護的基礎上,科學、可持續發展旅遊産業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內維爾·阿根紐表示,大量遊客涌入世界遺址“過度旅遊”在全球是普遍存在的。中國政府已採取相關措施去解決自然和文化遺産可支援利用方面的問題,並在八達嶺長城、故宮博物院、布達拉宮、梵凈山等世界遺産中得到了實際運用。但關於遺産如何確定遊客量及如何建立指標的指導卻依舊很少。

  內維爾·阿根紐建議,遊客承載量的確定應該有一個嚴格系統的研究方法,來判別過量遊客帶來的危害以及遊客體驗的負面影響,這需要用數據來證明過度開放造成的損害;還可以考慮在缺乏遊客的遺址鼓勵發展旅遊業,從而更好地平衡遺産點之間的遊客分佈。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認為,中國是擁有世界遺産最多的國家之一,經過幾代人的共同努力,遺産保護工作正從最初的搶救性保護逐漸向預防性保護過渡。敦煌莫高窟和明清故宮秉承了相同的預防性保護理念,該體系為實現世界文化遺産地預防性保護管理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

  今年暑期,世界文化遺産莫高窟客流量頻繁逼近承載極限,儘管有啟動數年的旅遊開放新模式來平衡激增遊客與保護之間的矛盾,但短時“客流扎堆”仍威脅著這處古老遺址的安全。而類似這樣的困境,在眾多世界遺産地並非孤例。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揚部部長李萍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稱,莫高窟8月接待了約50萬人次的客流,這意味著莫高窟全年接待遊客量的約四分之一都集聚于一個月內像“洪峰”一樣湧來。除了敦煌傳統旅遊旺季7、8、9三個月,可想而知一年裏的“兩頭”時間,這裡“一點也不擁擠”。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蘇伯民解釋説,並非外界想像的那樣,莫高窟一個月的旅遊爆棚現象而涵蓋了“似乎全年都這樣”的錯覺,其實冬天莫高窟的遊客就非常少,該院有大量的時間和接待能力,來滿足不同遊客的參觀需求,希望有更多遊客能選擇“錯峰出遊”,均勻分佈在一年四季。

  敦煌研究院院長趙聲良認為,文化遺産是一個民族乃至多個民族文化發展的見證,因而是人們學習、觀摩和傳承發揚的重要依據,也是發展旅遊等産業的有利條件。由於歷史悠久,文化遺産往往需要加以保護。如何既保護好遺産,又最大限度發揮其教育和社會作用,這是很多文化遺産地面臨的問題。

  甘肅省副省長張世珍表示,當前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産保護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但同樣面臨著一系列來自經濟建設、旅遊發展等帶有國際普遍性的挑戰,實現世界文化遺産可持續發展和永續利用成為現階段文化遺産保護的重要任務之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