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敘事長詩“釣魚島之歌”虛實浪漫禮讚先賢

2019年07月12日 13:1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7月11日電 (記者 應妮)天津軍旅作家張秋鏵以74歲高齡,歷時四年時間傾心打造出長詩《濤聲迴響六百年——釣魚島之歌》日前由作家出版社推出。

  《濤聲迴響六百年》講述了發生在明朝年間東海兩岸的故事,漁民們在一場大海難中拼死掙扎,在海神娘娘親切招喚聲中,他們終於爬上了一條大魚脊背——原來是一座島。他們用草繩釣魚,恢復體力,修復船隻。離開時兩百多位男子漢淚灑小島,併為小島賜名“釣魚島”。這部5000行的敘事長詩結構宏大,風格獨特,有人物有故事,有民俗民謠,有神話和愛情;呈現了自古以來我國漁民赴釣魚島捕魚的歷史,為釣魚島是我國固有領土的既有事實做詩讚。

  在日前的作品研討會上,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表示,先輩在認識海洋、了解海洋、開發海洋方面為中華民族乃至全人類都作出了巨大貢獻。張秋鏵的長詩有三層意義:一是展現了釣魚島和中華民族在精神、血肉、靈魂上的聯繫,對展示中華民族海洋歷史的發展進程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二是描繪曾生活在海洋中的中華民族先賢的偉大事跡,通過對神話的重新闡釋,從人類學、民族學多個角度展現漁民的感人故事;三是長詩結構完整、獨具匠心,從某種意義上來説,既是精神史也是生活史,“用詩歌表達愛國主義,有著積極意義”。

  《詩刊》雜誌社主編李少君談到,作者在用詩歌形式表達重大事件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嘗試。此外,海洋題材在中國詩歌中相對比較匱乏,這首長詩對海洋的書寫,特別是將海上傳説、漁民傳説等神話元素轉化為詩歌,具有一定開拓性。

  中國作協詩歌委員會主任葉延濱坦言拿到書看到標題的第一時間,就覺得這樣的創作很有難度,因為釣魚島是個孤島,如何在孤島上表現故事?而且釣魚島題材本身創作難度就很大,長詩通過第一人稱創作,將歷史事件轉化為個人命運史,這點值得肯定。同時,長詩通過神話、民謠、歷史典籍和傳統抒情形式,將歷史的真實和文學的虛構融為一體。

  與會者認為,張秋鏵的詩歌將傳統與現代、現實與理想、災難與憧憬融合在一個英勇悲壯的故事之中。全詩氣韻生動雋永,讓讀者觸摸到了詩歌本體的浪漫、靈動和真摯樸實的質感。

  據悉,有文藝團體計劃將該作品改編為大型舞劇《釣魚島之歌》。(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