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兒時的端午:吃粽子、撞蛋……你還記得哪些?

2019年06月07日 08:17: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6月7日電(記者 上官雲)“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這句詞裏的“端陽”,説的便是端午節。

  從古至今,中國人過端午節的方式漸漸發生了些許變化。在一些人的童年記憶中,端午節就是要吃粽子、賽龍舟;對另一些人而言,還有做香包、插艾草……一事一物,全都浸透著濃濃的溫情。

  “粽子?自己包的才好吃”

  如果問端午節的“網紅食品”是啥,十個人裏大概會有一多半的回答是“粽子”。

  準備粽子,是許多孩子們記憶中最期待的事。在全國不同地方,一個粽子可以包出各種不同的造型,比如有一種錐形長粽子,一角尖長,更耗費粽葉和餡料。

  每年離端午節還有幾天時,王莉的媽媽就開始置辦包粽子的材料,除了糯米、紅棗之外,有時還會放一點花生和紅豆,粽葉則多半是親戚之間互相送。

  特地為端午節包的粽子,總是帶著一些溫情。正式開工前,紅豆和糯米先要先用清水浸泡2小時;這個時候粽葉早已經洗乾淨,放進鍋裏一煮,滿屋都是粽葉特有的清香。

  兩片粽葉,一把糯米,再加上幾粒紅棗,不過一兩分鐘時間,一個有棱有角的粽子就包好了。王莉説,煮熟後,咬一口粽子裏的紅棗,幸福感簡直爆棚。

  “長年累月地看著,我也會一點。”不過,王莉説,這些年家裏很少自己包粽子,都是偷懶買來吃,“太忙了。”

  “‘撞蛋’是端午最好玩的遊戲”

  王燁來自溫州,對她而言,記憶中兒時的端午,是有趣的“撞蛋”遊戲。

  “我家鄉那邊,端午節除了粽子外,還會吃鹹鴨蛋或者茶葉蛋。”端午還沒到,王燁的媽媽便會買回雞蛋和鴨蛋,煮熟備用。

  在煮蛋的時候,還要放一種當地特有的“香茅草”。當成品出鍋時,也會帶上一種香味。王燁説不清那到底是什麼味道,“反正挺好聞”。

  除了做成鹹蛋,媽媽會給王燁留幾個熟雞蛋,供她玩“撞蛋”遊戲。王燁會挑一個看上去皮厚點兒的,拿看上去比較結實的那一頭去撞小夥伴的熟雞蛋,蛋殼先被撞破的那一方為輸。

  “每年大人都會給做一個‘蛋兜’,裝上熟雞蛋,挂在脖子上出去做遊戲。”王燁説,蛋兜的樣子像一個小網兜。她有一個紅色的“蛋兜”,還帶著一圈花邊,好看極了。

  如今的端午,王燁還會照著習俗吃些鹹鴨蛋或者茶葉蛋。在她的記憶中,端午不只是粽子,還有小夥伴和那個溫馨的遊戲。

  “門口插上艾草,就知道端午節到啦”

  在端午節的各類習俗中,“艾草”扮演著重要角色,古人認為,用艾草泡酒,飲之可以“祛邪”,又或者以“蒲龍艾虎”懸于門戶禳毒氣,

  小時候,每當端午節快到了,蘆岩的奶奶都會提前去市場買艾草。她記得,新鮮的艾草最長的差不多得有一米,外觀綠油油的,然後選一些插在門口。這個時候,就知道端午節到了。

  艾草也能用來做香料,放進“五彩絲線小粽子”裏。蘆岩説,這個粽子不是拿來吃的,而是小挂件,要用硬一點兒的紙做外殼,折成粽子的形狀,然後用五彩絲線層層纏繞。

  再講究一點的話,還可以線上繩上連綴一些小珠子。在她心裏,這種自己手工做成的小項鍊,就是端午節的特色“首飾”。

  端午節的記憶,可以不只是“吃粽子”

  對端午節,每個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童年記憶。

  端午節最初並不是一個良辰吉日,此時天氣炎熱,容易令人感覺身體不適;蚊蟲叮咬更易於造成疾病流行,人們為了驅邪避害會採取許多措施,“避瘟保健”是最早的節日主題。

  歲月流逝,端午節俗中增添了新的元素:漢魏六朝時期出現“先賢紀念”的主題。長江中游地區的“龍舟競渡”,傳説就是為了追悼屈原。而佩艾採藥、鬥草送扇等活動,具體在南北方又略有不同。

  在古代,人們將端午節視為社會交往的重要機會,多半會全面參與;現在,人們的生活節奏太快,在記者採訪的十余人中,大多數對端午的記憶只剩“吃粽子”。其他習俗,似乎正在記憶中漸漸淡去。

  好的民俗文化值得傳承。如專家所説,通過舉辦一系列民俗活動,端午節仍然可以成為人們情感交流、團結人際關係的機會。

  端午節的記憶,可以不只是吃粽子。(應受訪者要求,部分為化名)(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