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世界性樂器?還是中國民族樂器?——琴聲裏的“文明對話”
是世界性樂器?還是中國民族樂器?——琴聲裏的“文明對話”
新華社北京5月10日電 題:是世界性樂器?還是中國民族樂器?——琴聲裏的“文明對話”
新華社記者趙琬微
鏤空的木架上,擺放著呈蝴蝶形或扁梯形的音箱,演奏者雙手並用,用工具敲擊琴弦,琴聲音色清脆明亮,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一般……
這是一種人們在民間器樂合奏和民族樂隊中常見的樂器,可獨奏、合奏或伴奏。
“揚琴是一種世界性樂器,也是本土化了的中國民族樂器。它起源於中東地區,傳入中國已經400多年了。”中央音樂學院揚琴教授、音樂教育家劉月寧説,“古琴出國‘舉目無親’,可以結交‘新朋友’。揚琴出國,經常可以會會‘親戚’。”
可以演奏中國民樂《將軍令》,也可以演奏印度古典音樂,或者伊朗民間音樂《稻田》……揚琴起源於古波斯,輾轉數千年,流傳到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的名字叫揚琴,在印度叫“桑圖爾”。
“從外觀上看,不同地域的‘揚琴’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們的形制、技法、音樂風格又有諸多不同。比如,我國用於擊弦的琴竹是修長的竹片,而在其他國家多為木槌。”劉月寧説。
2018年在北京成立的亞洲揚琴協會,由劉月寧與揚琴演奏家、指揮家吳朝勝共同擔任會長。“成立亞洲揚琴協會,是為所有熱愛揚琴的人搭建一個分享揚琴音樂之美、共同探討對話的大舞臺。這契合世界音樂的發展態勢,也為亞洲揚琴藝術家走向國際搭建平臺。”劉月寧表示。
“在伊朗、印度、日本等亞洲國家,都有揚琴演奏者的身影。”劉月寧説,為了更好地探索這門樂器的豐富表現力,她梳理了揚琴家族的發展脈絡,並先後前往匈牙利、印度、伊朗等地拜師交流,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印度,劉月寧在德里大學音樂系研究“印度揚琴”桑圖爾,輾轉各地演出,與桑圖爾演奏家切磋技藝。劉月寧吸納了印度音樂即興表演的特點,創作了即興變奏樂曲《小白菜》;在伊朗,她帶領“茉莉花”揚琴重奏團和“小茉莉”揚琴藝術團與當地音樂家合作,向這門樂器的起源地致敬。
通過與不同國度音樂家的同臺交流,中國揚琴的發展繁榮面貌也呈現在世界面前。
在中國演變的數百年間,尤其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揚琴在製作、演奏、創作、教學、研究等方面取得長足發展,與剛傳入時相比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揚琴的身影,不時出現在琴書表演以及越劇、粵劇、閩劇等地方戲曲音樂的表演中……
劉月寧説:“在世界揚琴家族中,就現在的發展態勢來看,我們國家的揚琴地位最高、傳播最廣,也最成體系。”
在許多國家,仍然活躍著“揚琴”的身影。劉月寧説,無論是人才培養規模,還是教材的豐富性,中國揚琴都正在成為世界揚琴家族的領跑者,許多外國朋友聽完中國揚琴演奏後幾乎異口同聲:“揚琴的音色很美,音樂很甜,表現力強。”
多年對外交往經歷,讓劉月寧體會到音樂非凡的溝通能力:“即便在語言不通的時候,音樂也可以跨越國界,把人心拉得很近。”
由劉月寧參與發起的第三屆國際揚琴節于2019年8月在北京舉辦,日本、奧地利、美國、印度等國家的業內人士將濟濟一堂,屆時還將開設伊朗揚琴專題學習班。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