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界首精耕鄉土文藝 為鄉風文明建設“固本培元”
中新網界首3月7日電 (劉浩 王海濤)“大鼓書、墜子書、二胡演奏……”一批帶有皖北濃郁鄉音的文藝節目,7日在安徽省界首市第八屆潁南書會上輪番上演。
界首市位於皖西北,歷史文化厚重,千百年來孕育了當地獨具特色的民間藝術:界首漁鼓、墜子書、彩陶、剪紙等,其中從清代傳承下來的界首書會歷久彌新。該書會以演唱曲藝為主,相容琴書、評書、漁鼓、快板、墜子等十余種曲目。2008年,界首書會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早春時節,皖北乍暖還寒,許多觀眾身著棉衣、頭戴棉帽,駕著電車、拎著板凳圍攏在書會舞臺下觀賞。臺上表演者唱至高潮時,臺下觀眾則情不自禁地隨聲唱和。
以書會為舞臺聚攏的一批鄉土文藝節目,廣受老百姓歡迎,每屆書會少則一週,多則十余天。起初在界首苗湖開辦,後來隨著百姓需求,也在其他鄉鎮陸續推廣,先後在城區興建若干個曲藝書場,讓城裏市民同樣也能近距離樂享鄉土文藝。界首市文廣新局局長榮傑超介紹,這些曲藝表演者都是當地百姓,夏秋農忙耕收,冬春閒暇唱和。他們用方言説唱,老百姓聽得懂,他們説唱的內容,或是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或是家常裏短的身邊事,老百姓樂意聽。“這類鄉土文藝對老百姓深具吸引力、粘合力。”
鄉土文藝源於百姓生活,是一個地方老百姓精神生活的折射,它傳達著這個地方百姓的願望祈盼,反映著這個地方百姓的精神生活狀況,同時也影響著這個地方百姓的價值取向。在榮傑超看來,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精耕鄉土文藝,可以為鄉風文明建設固本培元。
近年來,界首市文廣新局整合當地鄉土文藝資源,將轄區鄉土文藝愛好者召集起來,邀請專家學者,開辦研討班,“挖掘篩選,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在文藝表演形式上刪繁就簡,在唱詞內容上去粗取精。既保證地方鄉土文藝的原汁原味,又滿足大眾喜聞樂見的審美需求。”榮傑超説。此後一屆又一屆的界首書會不僅廣受觀眾好評,而且表演者也紛紛感慨自身水準的逐步提高。
表演墜子書的毛玉玲,在界首書會的舞臺上活躍多年,是當地頗具名氣的“墜子書明星”。她今年唱説的墜子書《好人柳西周》就是根據2018年病倒在基層崗位上的好幹部柳西周的真實事跡改編。毛玉玲手持墜兒板,聲音清脆,唱詞平白質樸,節奏明快,聽眾融情入境,隨著故事情節起伏堪憐嘆惋。(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