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方塊字中品悟文化的力量
從方塊字中品悟文化的力量(環球走筆)
王錦程
2008年9月,筆者第一次走進裏斯本大學孔子學院的教室,問起學生們為什麼要學漢語,最年長那位學生回答説:因為非常喜歡中國文化,特別是漢字的藝術。他説,以前工作忙沒有時間,現在退休了要認真學習漢語。令筆者沒有想到的是,這竟成為他遵守10年的承諾——2017年,當筆者再度回到葡萄牙工作時,發現這位長者依然是孔子學院的常客,依舊步履如風,嚴謹認真。不同的是,他已經是一位漢語老師,在裏斯本一所社區大學,他有超過40名當地學生。
葡萄牙學生對漢語的癡迷程度令人驚訝。當地學生對漢字有許多獨特的解讀,揭示出漢字潤物細無聲的力量。這綿延數千年的方塊字,蘊含著深刻的中國文化價值,表現出中華民族平等博愛的胸襟和與人為善的品性,這厚重的人文氣息,或許是其在國外展現獨特魅力的原因。
不僅僅是語言文字,中國藝術對葡萄牙民眾的吸引力更甚。近年來,包括“國粹唱響裏斯本”在內的文化活動,讓中國傳統藝術在這裡著實火了一把。2017年9月,著名的裏斯本大學麥格納劇場迎來了天津青年京劇團的藝術家們,京劇的唱、念、做、打,樣樣別開生面,一桌二椅三五人,便演繹出了大千世界、人生百態。《霸王別姬》的華美唱腔,《三岔口》的精彩武戲,贏得了全場1200多名葡萄牙觀眾的心。演員們數次謝幕後,觀眾仍全體站立,久久不願離去。裏斯本大學一位教授寫道:“演員們的精彩表演,華麗的服飾,以及恢宏的場面,創造了非同尋常的價值,給觀眾帶來了極大的藝術享受。”
越來越多的葡萄牙人開始學習漢語,期待能夠到中國親身體驗。一位兩次到訪天津的葡萄牙女孩回到裏斯本後,飽含深情地寫了一篇題為《一張通往夢想的機票》的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從我記事開始就夢想去發現中國,現在那個夢想實現了,它變成了一張機票,帶我去那個‘不同的世界’旅行和學習漢語。……認識中國對我來説,意味著:我在東方有了一個新家,這個家讓我總想回去。中國在我身上留下了印記,我願意用新的視角去學習、去聆聽、去觀察這個世界。”
從16世紀中國的桑蠶織造技術傳入葡萄牙,到如今葡萄牙人積極學習漢語,這背後是中華文化魅力的歷久彌新。數百年來,葡萄牙人認識中國、看待中國的視角不斷發生變化,層次更加多元,內容更加豐富。不變的是,方塊字始終是當地人品悟中國的特殊符號。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