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行將消失的燒瓦匠人:“倣古”熱潮下迎新生曙光

2019年01月16日 13:16: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寧波1月16日電(記者 林波)青磚小瓦馬頭墻,訴説著一個家族的榮耀;回廊挂落花格窗,鐫刻著一段歲月的傳奇。如今,行走在各個古鎮巷口,一座座青磚黛瓦的倣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民眾的視線中。在“倣古”熱潮下,行將消失的燒瓦匠人又迎來新生曙光。

  今年55歲的周利光是浙江省寧波市奉化區周村製作倣古磚瓦窯廠的窯主,同時也是寧波為數不多燒制磚瓦的匠人之一。

  自16歲從學校畢業後,周利光就開始跟著祖輩學習燒制古磚瓦。“那個時候大大小小的窯廠有好幾個。”周利光解釋道,千百年來,瓦是建土房的必須品,瓦匠在當地是很走俏的職業。

  而彼時的奉化,正是窯火最旺的時候。

  周利光笑著回憶道,20世紀80年代的瓦片房堪稱農村的“豪宅”,“有房有車”則在村裏可以“挑對象”,“瓦片房加自行車,那是找對象的‘高配’。”

  儘管瓦匠是份走俏的職業,但在舊時的農村也意味著辛苦。據周利光介紹,窯廠制磚瓦的泥取自河道,“根據奉化江水的漲落時間去取泥,一隻船兩個人合作,一個江邊取泥,一個把泥脫水搬到船上。”

  取江泥有許多講究,江裏積水灘的泥叫青泥,用來燒瓦片,而盤水灘的泥只能做青磚。而從江河裏採來的泥要堆放數月,瀝出水分後再進行煉泥、醒泥。窯工不斷地用腳踩,使其富有韌勁,然後制坯,用鋼絲切取泥料,利用模具或手工製作成型。

  和泥、鏟泥、挖泥、揉搓、割切、扣鬥、抽坯、端坯、拾坯、運坯、上架……這是燒瓦的十幾道工序之一,憑著紮實的手藝,周利光成了遠近聞名的瓦匠。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及科技的進步,以瓦片房“為豪”的農村逐漸出現了磚混結構的“小洋樓”,這對瓦片市場也帶來了一定的衝擊。與此同時,“機器換人”也對這個傳承千年的燒結工藝造成了顛覆性的變化。

  “老百姓都去蓋樓了,瓦片房也越來越少了。”作為瓦匠,周利光也逐漸淡出了民眾的視野。

  俗話説“時尚是個圈,所有的元素都會流行回來”,這些年,隨著倣古建築“熱”的興起,青磚青瓦又有了用武之地,周利光的臉上又有了光彩。由於手工瓦的結實、耐用,遂成為了現在倣古建築的主要瓦片來源。

  如今寧波南塘老街、月湖西區改造、蓮橋街古街區保護等工程,所需的80%倣古磚瓦都從周利光處訂貨。而他也直言:“因為手工製作,每年只能燒10窯左右,很難擴産。”

  雙手沾些許水,將泥土捏成塊,搓成長條,捏出走獸的四肢……在吳海全的手中,一隻只走獸“躍然泥上”。今年71歲的吳海全是周利光從鄞州請來的老師傅,負責走獸的製作。

  “燒磚瓦很辛苦,像吳師傅這樣的熟練匠人很難找。”在倣古建築熱帶來瓦片市場的同時,周利光也靜下心來思考了這項手藝的未來,“希望有年輕人可以傳承這項古老的手藝。”(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