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的青年和中國文化(墻內看花)
“喪”“佛係”“葛優癱”在一段時間內成為年輕人熱衷的身份標簽,也許是因為社交媒體的過度放大和傳播,青年文化“仿佛進入了一個低迷和消沉的時代”似乎成了一個“定論”。但在我看來,青年文化的主流氣質,依然是充滿自信和正能量的,只是缺少一個很好的平臺或時機去釋放這樣的資訊。無論是日常社交生活還是年輕人聚集的流行文化場域,都在急切地呼喚青年綻放創造力,呼喚青春的熱血。
最近,一首在音樂平臺擁有超高播放量的《猴子説》,格外引人注目,堪稱中國風元素和電子音樂的完美融合,也正因此,音樂節目《即刻電音》進入了我的視野,讓我看到了中國電音的創造力,也讓我感受到了那種暌違已久、專屬於年輕人的精神氣質:衝勁,爆發力,創造力以及文化自信。
電子音樂是自20世紀60年代起風靡全球的音樂製作手段,通過綜合調用各種機械的、電子的和數位的技術形式,不斷突破想像力的極限,具有跟不同地域流行音樂相互融合的強大魔力。在中國,電子音樂雖然也有過其他形式的融合,但卻沒有被系統化梳理過,沒有一個專業舞臺來集中體現,與中國文化元素的結合更是無從談起。
如何把世界流行的電音“為我所用”?以《即刻電音》為代表的音樂節目做了嘗試。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幾期節目來看,節目完全超越了“為電音而電音”的通俗模式,而始終堅持“中國文化為本,電音製作為用”的本土文化立場,是文化自信基礎上的藝術創新。比如作品《東邪西毒》加入了山歌和大鼓的民樂元素,成功製造出文化雜糅的美妙眩暈;比如作品《形意》在編曲中大量使用中國傳統樂器,讓我們去思索不同音樂表現形式背後共通的表意邏輯。這些作品不僅讓觀眾耳目一新,更全面展現了當代中國青年音樂人群體對民族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深刻體認,以及中華文化底蘊在全球化時代強大的生命力。
電子音樂跟中國本土流行音樂發生的化學反應,培育出的文化樣本,令人驚喜,也給人啟發。它們打開了中國電音融入世界文化的窗口,也讓中國本土青年音樂人的精神氣質走向了世界。從中國電音的創作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音樂的進取的青年群體,是一種以自信的姿態積極融入全球文化潮流的中國文化。這種青年群體的精神氣質,正是當下流行文化場域的主要動力,期望今後有更多平臺能從不同的角度,展現當代青年積極自信的精神風貌,讓中國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發出更強的聲音。
(作者為清華大學副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