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産業園區”邁向“文化園區”——北京老舊廠房轉型升級探秘

2019年01月02日 14:42:00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題:從“産業園區”邁向“文化園區”——北京老舊廠房轉型升級探秘

  新華社記者李斌、魯暢

  紅墻廠房、空中廊橋、脫硫塔……

  小柯劇場、3D想像博物館、奧迪亞太研發中心……

  老舊廠房是城市的工業遺存,也是城市的文化富礦。隆冬季節,記者走進佔地22萬平方米、以“751D·PARK”命名的北京時尚設計廣場,仿佛走進歷史和未來的交匯點:作為“一五”計劃期間國有重點工業項目所在地,這裡曾經供應北京三分之一的煤氣。如今,工業時代的痕跡在這裡隨處可見,而一個個建築裏卻別有洞天。

  從北京曾經最主要的煤氣廠,到如今以設計見長的文化創意園區,在北京,751、798等一大批老舊廠房在新時代里正進一步展現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罐子”裏的新天地

  751時尚回廊,是在10個12米高、直徑約5米的脫硫罐基礎上改造而成的。其中,751設計品商店就位於時尚回廊的一層。

  “光設計不行,必須有交易,才能形成閉環,經過策劃,我們在2017年建起了這個設計品商店。”商店運營總監覃寶鋼説。

  設計品商店裏80%是國外品牌,義大利、西班牙等國都有,産品多是實用生活用品。

  “我們通過一些國際展會尋找優秀展商作品,在商店裏進行展示和交易,讓更多國內設計師在這裡就能感受到先進的設計理念。”覃寶鋼説。

  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時間,時尚回廊裏已經有了“年味兒”:以陜西鳳翔、蘇州桃花塢等地年畫作為設計素材的紅包,陳列在店內展示架上,十分喜慶。

  印有火車頭、大罐等圖案的杯墊、筆電、絲巾……在一處琳瑯滿目的展臺前,覃寶鋼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我們園區設計師的作品……”

  直徑67米、高16米、15萬立方米……一個巨型鐵罐內,工人們正在為一場時尚活動搭建場地。

  北京原來有7個這樣的巨型煤氣罐,除了751分別於1979年、1997年建成的“79罐”“97罐”,其餘都已拆除。

  “從中國國際時裝週到中國國際大學生時裝周,這些‘大罐子’裏每年舉辦的文化創意活動多達500多場。”北京市朝陽區文化創意産業發展中心主任郭琪説。

  工會圖書館裏的“綠色阿凡達”

  樓梯內側墻上滿是植物的“垂直花園”,桌前和空中滿是綠色植物的餐廳……走進751挂有“珍愛時刻BOTANICA植物園”牌子的兩層普通小樓,一片生機盎然。

  這裡原本是國營751廠的工會圖書館,2年多前被臺灣設計師高意靜打造成了一個匯聚了300多種3000多株植物的“魔法舖子”。

  一個個玻璃器皿裏,一個個大小不一、圓形或特定形狀的苔蘚鮮綠欲滴,設計感十足……

  “這些苔蘚構成自給自足的生態系統,可以設計,可以飼養。”高意靜想把這個在工業遺産基礎上打造的植物園建成“綠色阿凡達”,“我想喚起人們欣賞自然、了解自然、愛護自然的意識。”

  相較於以當代藝術展示出名的798,751以“設計引領”獨樹一幟:統計顯示,目前入駐751園區的設計師工作室及輔助配套類公司130家,包括時尚設計、工業設計、汽車研發、家居研發、科技孵化器等。

  老舊廠房是城市文化的“金山銀山”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後,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牛鼻子”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伴隨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動,北京加快發展“高精尖”産業,在減量發展中實現高品質發展,朝陽區更是成為全國第一個部市合作的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

  發展文化創意産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舊廠房的改造利用。

  將“加快工業廠房的功能轉型和改造升級”寫入朝陽區“十三五”規劃,發起成立全國首個老舊廠房保護利用與城市文化發展聯盟……近年來,從自發到自覺,朝陽區聚焦重點區域,打造典型園區,轉型升級後的文創園近60家、改造建築規模超過280萬平方米。

  751園區與時尚“結緣”;銅牛電影産業園前身是北京銅牛京紡物資公司的庫房,如今入駐的企業涵蓋了電影産業鏈上下游各環節;懋隆園區由始建於1964年的外貿三間房倉庫改造而成,産業突出創意研發……

  “20年前,人們對老舊廠房的再利用,就是覺得放在那可惜,想快點租出去,有點收益就可以。”朝陽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國家文化産業創新實驗區管委會主任豐春秋説,如今,明確的産業定位和聚焦,成為北京老舊廠房再利用的特點之一。

  不僅朝陽區,北京市也在加快老舊廠房的升級轉型步伐:2017年12月31日,北京市印發《關於保護利用老舊廠房拓展文化空間的指導意見》。

  統計顯示,北京市騰退老舊廠房達242個,已經轉型利用的老舊廠房佔地面積601萬平方米,正在轉型改造的佔地138萬平方米。

  “老舊廠房轉型利用的理念也在升級。”豐春秋説,入駐企業不在量多而在精,在品質、在效益。從“産業園區”到“文化園區”,各種文創園區正日益融入人們生活,成為城市生活中的細胞和要素,最後的目標是實現城市的更新。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