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通訊:從“低谷”邁向“騰飛”的川劇人與川劇院

2018年12月26日 10:02: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重慶12月25日電 題:從“低谷”邁向“騰飛”的川劇人與川劇院

  中新網記者 張穎綠蕎

  “李亞仙破了夢境碎了肝腸,手撫雙目淚在心裏淌,腳下搖晃一步一踉蹌……”著名川劇表演藝術家沈鐵梅一開嗓便引得全場叫好。

  近日,“川劇新時代——紀念改革開放40週年川劇藝術巡禮”系列活動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持續開展。重慶市川劇院院長、“中國戲劇梅花大獎”得主沈鐵梅攜她的獲獎劇目之一《李亞仙》登臺。加上沈鐵梅的三朵“梅花”,目前重慶市川劇院擁有沈鐵梅、馬文錦、孫勇波、黃榮華、胡瑜斌、吳熙六位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共計八朵“梅花”。

  “如今看來‘出人、齣戲、出觀眾’的重慶市川劇院,在過去40年裏,一路走來十分不易。”沈鐵梅告訴中新網記者,1980年重慶市川劇院恢復建制,這一年她進入四川省川劇學校重慶班學習川劇表演。“改革開放之初,很多老藝術家都在,那時川劇人以傳承傳統戲為主。”

  沈鐵梅回憶説,1985年後,川劇發展進入“低谷”,大批區縣川劇院團被撤銷,大部分人員分流到其他單位工作,只有部分川劇演員繼續堅守舞臺。“當時看川劇演出的觀眾很少,有時甚至沒有觀眾,川劇演員的價值無法體現,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重慶市川劇院在劇目建設和人才培養方面,保持平穩發展。劇院新編古裝推理劇《井屍案》《古琴案》《婚變案》,沈鐵梅、曾幀、趙勇等川劇“新苗”嶄露頭角。1989年,24歲的沈鐵梅憑藉《三祭江》《闔宮歡慶》《鳳儀亭》拿到她個人的首朵“梅花”。

  2000年,沈鐵梅憑藉現代川劇《金子》再次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2001年,她擔任重慶市川劇院院長。至今的17年時間裏,重慶川劇藝術發展迅猛。

  自2001年起,重慶市川劇院拓展對外文化交流,多次赴韓國、法國、荷蘭、德國、義大利、菲律賓、美國、加拿大、印度、英國等十余個國家演出。演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演出內容包括川劇絕活變臉、滾燈,經典現代戲《金子》、新編歷史故事劇《李亞仙》、改編劇《灰闌記》,以及傳統摺子戲等。演出形式也大膽創新。2004年,沈鐵梅攜《鳳儀亭》亮相荷蘭,首次以交響樂隊伴奏形式演唱川劇。2009年,沈鐵梅與郭文景聯手打造的川劇交響樂《衲襖青紅》亮相比利時,獲當地觀眾好評。

  目前,重慶市川劇院人才梯隊結構有序。其中,沈鐵梅、曾幀、彭欣綦、劉楓等川劇演員和作曲家擔當藝術創作,吳熙、徐超、周露等青年演員傳承劇目。其中,吳熙在2015年憑藉川劇《灰闌記》摘得中國戲劇梅花獎;“當紅小生”徐超自2016年起領銜主演大幕戲《白麵虎肖方》,並在2017年攜該戲赴香港演出;“90後”演員周露“接棒”師父沈鐵梅,在2018年多次演繹革命題材川劇《江姐》。

  原文化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康式昭告訴中新網記者,川劇是紮根于老百姓的劇種,本身就具有群眾基礎。他認為,目前川劇“喜逢新時代”。“當下,川劇迎來‘春天’,川劇人才儲備較好,川劇保留劇目和新編劇目不斷傳承、發展,年輕觀眾也逐漸走進劇院。”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