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南京先生》研討會在南京舉行

2018年11月28日 13:46:00來源:中國作家網

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南京先生》研討會現場

  11月15日,由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江蘇省作協、南京市文聯聯合主辦的傅寧軍長篇報告文學《南京先生》研討會在南京舉行。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作協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李炳銀,江蘇省作協主席范小青,江蘇省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韓松林,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聯黨組書記陳煒,以及十余名文學評論家參與研討。江蘇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汪政主持會議。

范小青發言

汪政主持會議

《南京先生》書封

  長篇報告文學《南京先生》穿越百年、橫跨海峽,講述了愛心傳遞、血脈相承的真實故事。民國初年馬祖北竿發生瘟疫,南京郎中冒死上島醫病救人,被尊為“南京先生”,時隔百年,馬祖北竿鄉親專程尋找“南京先生”故里,在西善橋豎立“南京先生紀念碑”,並年年祭拜。既有人間大愛,又有知恩圖報,折射了大陸改革開放給兩岸民眾帶來的深刻影響。這是一個情牽兩岸的“南京故事”,也是一個貫穿歷史與現實的“中國故事”。

韓松林發言

  韓松林在致辭中對傅寧軍深耕紀實文學幾十年來取得的重要成果表示充分肯定,正是因為有傅寧軍這樣一批作家,江蘇報告文學才保持活力和創造力,使江蘇成為全國報告文學的一方重鎮。韓松林總結説,江蘇報告文學作家身上有三個顯著特點:第一,他們有堅定的文體追求、文學信仰,長期以來堅定地走報告文學之路;第二,他們對大時代的微觀和宏觀有著敏銳的感知,具有較深厚的理論素養、文學素養;第三,他們有對生活真實的求真和領悟。以傅寧軍為例,他為寫《南京先生》多次往返于大陸和臺灣之間,尋找歷史的真實,唯有如此寫出的文字才能夠經得起歷史的考驗。韓松林提出,希望通過此次研討會,對傅寧軍今後的創作有所啟發和幫助,並激發更多報告文學作家的創作熱情。

李炳銀發言

  在李炳銀看來,作為文學大省的江蘇,其報告文學領域也一直煥發著勃勃生機,傅寧軍正是其中非常優秀的一位,他追尋徐悲鴻、李敖的人生,寫大學生從軍報告、大學生村官,他筆下的每個人物都給人印象深刻,這與他認真、務實的態度息息相關。在《南京先生》這部作品中,他刻畫了一個人由人變成“神”的過程,又通過自己的作品,將“神”還原成人。雖然記錄的是百年前的歷史,但其主題極具現實意義,歌頌了人間的愛與善,其社會性超越了文學表達本身。

  專家們從題材價值、文化信仰、文體創新、傳播角度等方面對《南京先生》作了深入研討,認為《南京先生》反映了兩岸無法割裂的血脈關係,緊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局,充滿了大愛情懷。丁曉原、王暉等專家認為,《南京先生》所呈現的描述視域是十分寬闊的,歷史與傳説、現實和當下匯聚於此,將大陸與臺灣、南京與臺灣的關聯淵源清晰寫出,可謂縱橫捭闔、遊刃有餘。周桐淦認為,無論是行善和感恩的主題,還是對民間信仰、北竿馬祖文化的展現,“《南京先生》仿佛一支小夜曲,在兩岸政治關係緊張的態勢下,開創了一種同宗同祖、兩岸情深的新表達”,這是一部能起到正本清源、以正視聽功用的佳作。

  有評論家認為,《南京先生》結構精巧,開頭便用百年前南京先生與馬祖北竿結緣的故事來激發讀者的閱讀情緒,然後轉入作者與南京先生的結緣、尋找南京先生的過程,在筆勢的回蕩當中能夠讓讀者看到特殊的時空轉換。范小青認為“作品結構上時空交叉穿越,卻不淩亂,這種寫作方式更具有現代性和文學性”,王振羽則建議書名可改為《尋找南京先生》,背景也可以更為豐富。

  對於報告文學如何提高傳播力和影響力,陳煒建議,一是在作品完成後,對報告對象要有反哺和反饋;二是通過網路、電視等媒介進行二次傳播。武善增也認為,《南京先生》是一部可以拍成紀錄片的好題材。

《南京先生》作者傅寧軍

  《南京先生》作者傅寧軍在答謝詞仲介紹了本書創作的初衷和感悟。傅寧軍表示,從西善橋街道聽朱向東主任講一個故事,到奔走兩岸採訪一年寫成一本書,中間經歷許多酸甜苦辣。“南京先生體現了傳統美德的世代延續,反映了時代淘洗的人生命運。作為一個報告文學作家,希望把百年南京好人的事跡世代傳承,用文字如實地記述下來,生成為一個新時代的本土故事,回報自己生活的城市南京,這是不該推卸的寫作使命。”

  張躍定、張文寶、陳歆耕、張光芒、房偉、李瑋、張勇、韓松剛等參加研討。(劉雅)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