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載,京版圖書帶來的那些記憶
原標題:70載,京版圖書帶來的那些記憶
“作者找到一家好的出版社,就猶如一位佳人找到一個好婆家。”26日,知名作家肖復興在北京出版集團建社70週年座談會上道出了他與北京出版社幾十年的交情。20世紀80年代,肖復興把他的處女作交給了北京出版社。此後,包括2017年榮獲中國好書獎的《我們的老院》在內,肖復興把他的六本心血之作“嫁給”了北京出版集團。時至今日,北京出版集團緊密團結了像肖復興、閻崇年、徐則臣等一大批作者。也正是這種深情厚誼,使得北京出版集團自1948年建社以來,出版一本本足以傳世的優秀作品,並影響一代代讀者。迄今,《平凡的世界》累計發行1700萬套,《穆斯林的葬禮》由年銷幾萬冊激增至年銷40萬冊,“大家小書”系列出版150余種。歷史學家閻崇年説:“在這裡,我找到了施展的舞臺。”
“70年來,北京出版集團篳路藍縷、艱苦創業,從無到有、由小到大,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多元化出版方向、文化影響廣泛、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顯著的品牌出版企業。”北京出版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曲仲介紹。
70年來,秉承一代代京版人艱苦奮鬥和文脈相承,北京出版集團在原大眾出版社及後來北京出版社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壯大為北京市最大的綜合性出版機構,現已成為擁有8家出版社、5家雜誌社、11家子公司的大型文化企業,與全世界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出版機構建立起廣泛的合作關係。改革開放以來,曾獲得“五個一工程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茅盾文學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項近1000種,在傳播和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促進首都經濟社會發展方面,創造出了影響幾代讀者的京版品牌。
據了解,20世紀50年代,北京出版社開始系統地整理傳統京劇劇本,自1957年起出版的《京劇彙編》共106集,收錄京劇傳統劇本499部,是無可替代的珍貴資料。1960年開始出版的“北京古籍叢書”挖掘整理了有關北京地區的相關古籍,是研究北京歷史地理、典章制度、掌故軼聞、名勝古跡、詩詞雜咏、人物傳略、物産風俗等十分重要的文獻,文人學者競相收藏。1962年起出版“花皮字帖”。1964年起出版由吳晗擔任主編,王力、陳哲文、許嘉璐等學術大家擔任副主編的“語文小叢書”。同時,還出版了由科學家茅以升擔任主編,葉企孫、高士其等科學家擔任編委的“自然科學小叢書”。這些學術著作和普及文化知識的大眾讀物,均給時代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1978年,大型文學期刊《十月》開風氣之先,迅速攀上中國新時期文學的制高點,王蒙的《蝴蝶》《相見時難》,鐵凝的《沒有鈕扣的紅襯衫》,張賢亮的《綠化樹》,賈平凹的《臘月·正月》,李國文的《花園街五號》,張潔的《沉重的翅膀》,莫言的《天堂蒜薹之歌》,梁曉聲的《雪城》等一系列耳熟能詳的名篇,在《十月》上相繼推出,引起廣泛的討論與反響。1979年,吳晗的《海瑞罷官》、鄧拓的《燕山夜話》、廖沫沙的《分陰集》也得以重印出版。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北京出版集團陸續推出了各類精品圖書,以《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為代表的社科精品書,以“北京古籍叢書”和“大家小書”為代表的文史古籍類圖書,以《燕山夜話》《四世同堂》為代表的文學名著,以“自然科學小叢書”《中國古橋技術史》為代表的科普知識性讀物,以“北京教育叢書”為代表的教育類圖書,以“解讀生命叢書”《可怕的科學》為代表的少兒類圖書,以《徐悲鴻畫集》《梅蘭芳》為代表的藝術類圖書等等,這些各美其美的作品不斷引發讀者的閱讀熱潮。讀者李璐説:“來這裡,我暢遊在知識的海洋。”
歷經70年歲月洗禮,一大批讓讀者肅然起敬的專家、學者和出版人在北京出版集團辛勤耕耘、執著奉獻,鑄就了京版的輝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