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喪禮在港舉行 眾多讀者弔唁致敬
新華社香港11月12日電(記者丁梓懿)著名作家金庸10月30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4歲。他的喪禮12日在香港殯儀館舉行。為便於公眾向金庸作最後道別,香港文化博物館內的“金庸館”12日至30日設置弔唁冊,12日當天就有數百位讀者及市民前去致敬緬懷。
當日,位於北角的香港殯儀館舉行金庸的私人喪禮,翌日出殯。按照金庸生前意願,喪禮以私人形式舉行,不設公祭。殯儀館外排滿了各方送來的悼念花圈和花籃,金庸生前好友導演許鞍華、張紀中,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等陸續到場,為其送行。
據殯儀館工作人員介紹,靈堂佈置以白色為主,兩側放滿花牌。金庸遺照週邊鋪滿了白色花朵並被砌成心形,遺照上方安放著“一覽眾生”匾額,兩旁的輓聯則寫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
在“金庸館”所在的位於沙田的香港文化博物館外,豎立著館方精心準備的多幅金庸小説人物畫像。當日,不少人駐足在這些畫像前,拍照留念。
“金庸的書陪著我長大,上世紀80年代電視熱播金庸劇集時,整個屋邨都聽到同一部劇集主題曲的旋律。”姚先生略顯憂傷地説。
姚先生當日特意請假一天,由九龍來到沙田,送金庸最後一程。弔唁處的公眾開放時間為下午4至6時,他于1時30分就來到館外排隊。與他一起的,還有許多香港、內地甚至海外的“金庸迷”。
下午3時,已有超過100人在“金庸館”外排隊等候入場,陸續仍有不少讀者前來,隊伍越來越長。4時左右,這條隊伍已經沿著香港文化博物館週邊繞了小半圈。
“金庸是我的老鄉,雖然我們沒有見過面,但我覺得他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他小説中呈現的俠義、孝心、正直等,一直指引著我做人做事。”來自浙江省海寧市的王利忠對記者説。
王利忠此次特意從浙江趕來,並帶來一份自己收藏的報紙,上面記錄了金庸六次回海寧的珍貴圖片。2015年,王利忠在海寧成立了“全球金庸迷群英會”,多次召集全世界的“金庸迷”到海寧聚會,弘揚金庸先生的俠義精神。
從馬來西亞專程來港的80歲的“金庸迷”羅先生在文化博物館的書局買了他最喜歡的兩部金庸小説作品《神雕俠侶》和《鹿鼎記》,想要帶回馬來西亞作永久留念。“金庸武俠作品刻畫出的經典人物形象深入人心,金庸是一位非常難得的武俠小説大家,我很懷念他。”
4時整,弔唁處向公眾開放。弔唁處的背景是一張巨幅海報,上方印有金庸十二部小説的書名,下方則為多個經典人物形象。背景前方有一排鋪著白布的長桌,桌上放置著白色鮮花、相框及三本留言簿。人們在工作人員的指引下有序入場,留言弔唁。
在離場時,每人都可獲得一本紀念冊,封面為灰色,上書“看破放下自在”六個大字,並印有金庸簽名。紀念冊共27頁,內附金庸的生平、不同小説的金句名言,以及他與家人的日常生活照片、小説手稿等。
弔唁處後面便是“金庸館”入口處,當天的展館依然是人頭攢動。這個常設展館通過300多組展品介紹金庸早期事業、武俠小説創作歷程和小説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還包括不少互動展品,如經典金庸電影、電視劇和主題曲選段,有助於人們了解金庸作品的歷史文化內涵。
“金庸館”內的留言墻被讀者留下的貼紙鋪滿,很多讀者在此寫下心願,寄託哀思:“是你讓我年少醉心於輕功,你會一直活在我心中”“行俠仗義江湖事,華語世界識金庸”“金派秘笈燭照華社,武俠情迷人所共仰”……
由於留言人數較多,而留言墻空間有限,有的位置佈滿了好幾層貼紙。人們對金庸的熱愛不分年齡、無關地域。從筆跡來看,有的稚嫩,有的成熟;有人用簡體,有人用繁體。
金庸生前在“金庸館”的前言中説:“我的一切都是香港給予的,我感激香港,慢慢地也就把香港視為我的第二故鄉。我珍惜在這裡的美好時光,願意好好愛護她,盡我的能力回報她。”如今許多“金庸迷”在此處駐足,弔唁金庸。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