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洲67種樂器同臺演繹《共同家園》
中新網上海11月5日電 (王笈)作為第二十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之一,上海民族樂團原創音樂現場《共同家園》5日晚在上海大劇院首演。中國民族樂器與五大洲不同民族樂器同臺演繹中國傳統“和”文化,呼籲全人類攜手共建一個開放、包容、共建、共用的地球家園。
當晚的音樂現場由《萬物之源》《文明之光》《和合相諧》《共同家園》四個篇章組成。首章是對宇宙自然的思考,也蘊含著人類最初的誕生;二章展現了來自四大文明古國和歐洲大陸的音樂魅力,代表著穿越千年的文明之光燦爛輝煌、歷久彌新;三章通過不同民族與國家的樂器對話,歌頌人類一次次勇敢的自我超越、碰撞交融;四章落腳于“和”的主題思想,呼籲全人類攜手共建和平繁榮、清潔美麗的共同家園。
舞臺上,109位中外演奏家用67種五大洲樂器展開了一場激情“對話”。其中,不僅有二胡、竹笛、琵琶、笙等中國民族樂器,還有源自非洲的金貝鼓、邦加鼓、康加鼓,來自絲綢之路的薩塔兒、艾捷克、陶布秀爾,來自俄羅斯的三角琴、古斯裏琴、多姆拉琴等等。從神秘悠遠的極地之風,到赤熱浩瀚的撒哈拉;從非洲鼓樂的生命吶喊,到弗拉明戈的激情宣泄……音樂與數字多媒體巧妙融合,為現場觀眾帶來了獨特的視聽體驗。
“創作《共同家園》始於2017年初,這臺音樂現場的主題就是‘和’。中國傳統的‘和’文化蘊涵著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協和萬邦的國際觀、和而不同的社會觀、人心和善的道德觀。我們希望把中國民族音樂與世界音樂有機融合,通過音樂上的‘和’來體現建設人類共同家園的重要意義,讓中國民樂在推動世界音樂的融合與發展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上海民族樂團團長羅小慈説。
對於創作團隊和演奏家們而言,《共同家園》的排演無疑是一次不小的挑戰。世界音樂之廣、各民族樂器之繁多,使樂器曲目的篩選、音樂火花的迸發難上加難。“特色與特色之間不一定引起共鳴,也有可能是排斥。我們嘗試讓選定風格的樂器和演奏家進行相互靠近,最終達到質感古老、聽感當代的效果。”作曲家黃磊説。
如第三篇章的《踏浪》中,中國琵琶就與西班牙吉他、弗拉明戈舞蹈進行了一次超越語言的對話。琵琶演奏家俞冰表示,自己在樂曲打造過程中與外國演奏家進行了不計其數的磨合碰撞,希望琵琶這件傳統樂器不僅能彈奏出《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更能以一種當代化、多元化的演奏方式,讓觀眾産生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驚喜感受。
“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雖然我們相隔很遠,有著不一樣的膚色,説著不一樣的語言,但音樂把我們連接在一起。我們要用我們的共同語言——音樂來讚美她、歌唱她。”俄羅斯多姆拉琴演奏家葉甫格尼·沃爾奇科夫説。(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