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國家非遺汕尾漁歌專場演出吹來“海風味”

2018年11月02日 09:08:00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北京11月1日電 (記者 應妮)“漁歌裏説——我唱漁歌給黨聽”廣東省汕尾市漁歌專場31日晚在北京民族劇場演出。在國家級非遺汕尾漁歌清越的音調中,觀眾如同感受到一陣陣帶著鹹水味兒的海風拂面。

  旋律優美的主題曲《藍》拉開了演出帷幕,朗朗上口的方言韻味、鮮活生動的勞作場景,汕尾漁家人將愛的感受、生活經驗、人生哲理融入音符樂章,獨具特色。整場演出分為四個篇章:第一篇章《海上疍家人》原汁原味展現了疍家歷史文化,第二篇章《海風》再現疍家的舊民俗、舊民風,第三篇章《海月》是疍家兒女情感生活的真實寫照,第四篇章《海陽》反映了疍家漁民的幸福新生活。尾聲部分,新創作的漁歌《漁民心向共産黨》,傾情歌唱了疍家漁民對黨的由衷感恩之情。

  專場演出通過對原汁原味的漁歌進行提煉加工、整合編排,以組歌的形式,將反映疍家舊民俗、舊民風的老漁歌和新生後歌唱幸福生活的新漁歌相結合,深入而生動地展現了疍家的風情民俗和文化內涵,唱出疍家兒女內心深處對偉大的中國共産黨真摯的感情。這“一舊一新”的組合,使汕尾漁歌的歷史脈絡更加完整,疍家文化的傳承更為明晰,堪稱一部高度濃縮的疍家文化史詩。

  汕尾漁歌,俗稱“甌船歌”,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項目,是廣東汕尾各地沿海的漢族民歌,主要在甌船漁民中傳唱,其節奏緩和、樂音和諧、旋律優美細膩。現當代不少小提琴曲、鋼琴曲和歌曲都曾從中汲取養分。汕尾漁歌節奏和緩、旋律柔和,唱詞內容都是來源於生活勞作,既有男女情歌,也有抒發對生活的理解與認識,廣泛而深刻地反映了漁民生産生活方式和他們的思想情感,是疍家文化的代表性符號。

  同日在中國文聯舉辦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汕尾漁歌學術研討會”上,資深作曲家陳鐵勇表示,汕尾漁歌和整個中原、東方的古老傳統是一脈相承的,是跟《詩經》和《古樂府》聯繫最緊密的漁歌,可能是保存最古老的民歌。“因為它的詞已經有格式,如同《詩經》一樣永遠是平平仄平。”他歷經十年收集了兩百五十多首民歌,所有老漁民唱出來的都是平平仄平的調,“這樣嚴格的格式是帶著鐐銬跳舞的,但是他們留下了數千歌曲和170多個不同的曲調,從一個歌種發展成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我感到深深的敬畏。”

  在北師大社會學教授蕭放看來,汕尾漁歌更動人的在於生活和藝術關係的寫照。歌是藝術,是水上人生活的輔助和心情表達,例如《出嫁歌》很動人,這就是真正把漁民婚嫁的生活在舞臺上做一個呈現,因為有生活習俗在裏面所以能夠打動人心。“鹹水味從整個表演裏面可以體會出來,鹹水味就是生活味,他們把生活和藝術結合的非常好。”

  同時他認為,要活態傳承非遺在社區的價值,而不是簡單一味的用原汁原味來要求它。事實上,非遺也是在歷史演進過程中不斷發生改變,這也是疍家漁歌在現代環境裏面不斷改變的情況,所以傳承應該是傳承生命力,傳承文化認同的價值。

  專場演出及研討會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汕尾市委宣傳部、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和廣東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主辦。(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