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有戲品更要有人品 明星偶像應爭當藝術家

2018年10月25日 11:11:00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明星應爭當藝術家

  【文藝觀潮】

  近日,因出演宮鬥劇而迅速躥紅的某女演員因其團隊耍大牌遭到媒體點名批評,一時間成為娛樂新聞的熱點和觀眾閒暇時的談資。耍大牌是演藝行業的俗語,指藝人成名之後自以為了不起,而行事傲慢無理,屬於明星藝德滑坡的表像之一。明星藝德滑坡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要麼見諸報端公之於眾,要麼在行業內部口耳相傳,經常令藝人群體乃至演藝圈陷入信任危機,成為文化領域為人詬病的一大痼疾。為何有的藝人一旦走紅就飄飄然耍起大牌,明星乃至整個演藝圈又該如何重新贏得公眾的信任和尊敬,這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明星偶像被頻頻質疑

  藝德滑坡通常表現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恃才傲物型。這類藝人通常具有一定的藝術才華,在演藝道路上發展得比較順利,有代表作和觀眾緣。他們的作品受到社會廣泛認可的同時,收穫了金錢、鮮花和掌聲。於是,初心失落、自我膨脹,逐漸以藝術大師或者精神貴族自居。有的把各色當個性,隨意地斥責他人,傲慢地打壓後輩,對比自己名氣小、酬勞低、藝術經驗不足的同行吆五喝六,一副唯我獨尊、不可一世的模樣。有的缺乏契約精神,隨意更改劇本,甚至自帶導演、重組團隊,現場撤換製作班底。第二種是一夜暴富型。他們通常是從十八線藝人一躍成為當紅明星的。有的曾輾轉演藝圈多年,以飾演各種配角過活,有的出演過幾部不溫不火的影視劇主角,卻只在觀眾心中混個臉熟,從未品嘗過走紅的滋味。於是,當這些藝人憑藉一部話題劇“逆風翻盤”後,被壓抑多年的情緒隨之崩盤。他們秉持著暴發戶的心態與過去劃清界限,把以往的勞怨化作自帶光環的身影,搖身一變成為“偶像巨星”。他們在公關團隊的慫恿和包裝下,享受起只屬於當紅明星的“特權”,出門前呼後擁,帶的保鏢隨從比自己的作品還多,把遲到早退當作證明自己是“腕兒”的重要標誌,在片場、發佈會等場合攀比誰比誰來得更晚、誰比誰走得更早、誰能站C位、誰的鏡頭多。第三種是虛張聲勢型。這類藝人是典型的三無人員,即無藝術才華、無代表作品、無職業操守。他們靠著光鮮外表、出位言論、新聞炒作混跡于網路熱搜之中。有的藝人演技欠奉,無論任何角色、任何戲碼都以扮酷耍帥、賣萌裝純一以貫之。有的藝人只聞其名卻沒有一部拿得出手的作品。有的藝人靠賣弄性感、炒作緋聞蹭熱度、搏出位。他們在嘩眾取寵的娛樂新聞照耀下,儼然成為紅得發紫的大牌明星,於是開始心安理得地以大牌明星的“配置”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把耍大牌當作行為藝術。

  藝德滑坡引發行業亂象

  那麼,是什麼讓這些藝人如此肆意妄為?首先,是某些人的思想情操不高、職業道德欠奉所致。有的藝人從事藝人職業並不是出於對演藝事業的熱愛,而是看中其背後的名和利。他們對這份事業缺乏最起碼的敬畏之心,只把其當作發家致富、名利雙收的捷徑。於是當他們賺得盆滿缽盈時,就開始敷衍了事,甚至以鄙視的目光看待熱愛自己的粉絲乃至普通觀眾。有的藝人缺乏必要的藝術天賦或者心思壓根不在創作上,只能通過耍大牌的戲碼來掩飾內心的底氣不足。還有的藝人雖頗具藝術才華,但是成名之後開始自我陶醉,把任性當個性、把古怪當才華,把難以相處當作精神潔癖,在自我的世界裏入戲太深,嚴重脫離人民群眾和社會生活。其次,網際網路時代對於演藝行業的過度關注和病態追捧成為明星藝德滑坡的主要誘因。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富足起來,娛樂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在娛樂風暴的席捲之下,明星成為媒體新寵。在注意力經濟的加持下,在過度娛樂化的媒介心態烘托下,各種花邊、緋聞鋪天蓋地,在部分受眾口中和心中,仿佛除了幾個明星的逸聞趣事,就沒有其他值得關注的重要話題了似的。這種“全民皆八卦”的社會心理助長了娛樂明星自我膨脹、有恃無恐的心態。再次,畸形審美、惡意行銷成為誘發明星藝德滑坡的又一因素。有些經紀公司、公關團隊,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對旗下藝人進行全方位的包裝吹捧。刷流量、蹭熱度,雇傭粉絲圍堵尖叫、頂禮膜拜,故意阻撓採訪、遲到早退,營造出某位藝人“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虛假幻象,以炫耀藝人的身價、劫掠更多經濟利益。這種誇張變形、矯揉造作的行銷行為,撩撥著觀眾的敏感神經,挑戰著社會的公序良俗,實際上也坑害了藝人。一旦爆出耍大牌的負面新聞,引發社會大眾群起而攻之,“被迫”耍大牌的藝人得之不易的口碑和觀眾緣就會轟然崩塌,到時也只能是百口莫辯、有苦難言。

  有戲品更要有人品

  我們應該從行業內外多角度入手,全方位抵制耍大牌行為。首先,藝人在紛亂的市場環境中應擺正心態、重拾初心。樹德建言、文以載道,向來是影視生産的第一要義。面對這份神聖的事業,每一位從業者都應當自覺肩負起相應的文化使命。相較于廣告代言、商業活動,把作品打磨好才是藝人安身立命之本。相較于發家致富、萬人追捧,成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才應該是他們孜孜以求的終極目標。所以,藝人必須自覺堅守藝術理想,把心思更多地用在深入基層生活、貼近人民群眾、提高專業水準上。做事先做人,人品不正,戲品再高也難以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所以,藝人還需潔身自好,弄清楚我是誰、依靠誰和為了誰的問題,對藝術、對生活、對大眾充滿敬畏與感恩。唯有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和學識修養,挺直腰板踏實做人、俯下身子潛心創作、放低姿態面對觀眾,才能用內心的充盈與豐富,揮去表像的浮誇與喧鬧,真正獲得社會的尊重和人民的信任。其次,有關部門、組織應對藝人的職業操守進行規約整肅,對演藝行業進行全方位地治理,凈化職業風氣、規範藝人言行、提高準入門檻。再次,新聞媒體應主動承擔起輿論監督引導的社會責任。一方面,將關注焦點自覺地從藝人的愛恨情仇、生活瑣碎中移開,更多地關注文藝作品的創作和影視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對明星藝德滑坡現象進行合理監督,明確辨別違背行業規範和職業道德的耍大牌與藝人合理訴求之間的區別,切忌一刀切。對真正的藝德滑坡行為不能態度曖昧,必須給予嚴厲批評。但如果是隱私遭到侵犯、無良狗仔隊故意挑事兒時藝人拒絕配合,媒體則不僅不應該抨擊,反而要力挺。

  藝人耍大牌現象助長了演藝圈的功利浮躁心態和趨炎附勢心理。不僅如此,作為公眾人物,藝人的不當行為在社會上也起到非常惡劣的示範效應,尤其是對那些價值觀、人生觀尚未成熟,視藝人為偶像的年輕觀眾産生誤導。因此,深入整治藝德滑坡現象,應該得到行業內外足夠的重視和呼應。

  (作者:楊洪濤,係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副教授、博士)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