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上臺就列出的那些書單原來他真的都讀過了

2018年10月19日 13:20:00來源:錢江晚報

  一上臺就列出的那些書單原來他真的都讀過了

  去年,楊樂軒憑藉《沒有窗的房間》一文獲獎。那次決賽現場作文,是由余華命題,《我是誰》和《房子》兩個題目,二選一。“我當時選了《房子》。”楊樂軒回憶,“評委們可能覺得我這篇《沒有窗的房子》的主題有點特別,是猶太人在二戰中的經歷,發生地在奧斯維辛集中營,具體是講一個囚犯在集中營的思考。”

  現場作文,怎麼會想到寫這個比較冷門的主題?“因為當時我對二戰集中營這一題材很著迷,看了大量相關書籍。”楊樂軒告訴參與分享會的同學,“我從一個叫普裏莫·萊維的作家入手了解,他是一名義大利的猶太知識分子,曾被關進奧斯維辛集中營,內容應該是可靠的,文筆也非常犀利尖銳。”

  另一個靈感來源,則是一本畫作——《像自由一樣美麗》。“這本書是我初一時看的,是集中營兒童的畫作和詩作合輯。這本書講的是特萊津集中營的故事,這個集中營不像奧斯維辛那麼殘酷,但還是在一個很嚴苛的環境之中。孩童們在困境中,用詩歌和繪畫描述看到的自由與希望,非常感人。”這本書激發了楊樂軒的好奇心,和探索真相的熱情,主動去了解那些發生在集中營的故事,所以後來自然而然就寫出了此類主題的文章。

  楊樂軒總結自己的寫作經驗。寫作就是把想法轉化成文字,再呈現給別人的過程,正是這樣一種表達的過程,讓他感受到了寫作的樂趣。他沒有刻意練習過寫作,純粹興趣使然,想寫就寫。平時他有寫日記的習慣,但不是流水賬形式的記錄,而是把各個方面進行匯總。

  楊樂軒喜歡看書,小時候和同齡人一樣看兒童文學,但從初中起,閱讀書目變得越來越多、越來越雜。賽爾努達、卡夫卡和王爾德是他初中時最喜歡的作家,“賽爾努達是西班牙詩人和小説家,他的散文集《奧克諾斯》對我的寫作風格有一定影響。”現在,他最喜歡的作家是馬爾克斯、菲茨傑拉德和海明威,最近他還在讀卡夫卡的《城堡》和喬伊斯的《都柏林人》。

  在楊樂軒看來,廣博的閱讀量是寫作的基礎,不管是作家還是普通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寫作方式,閱讀可以幫助挖掘自身寫作特點。挖掘過程中,必須要有紮實的文字表達能力,而這就得建立在大量閱讀上。“寫作是從質變到量變的,所以閱讀是寫作基礎,再往上一個層面,就是多練筆培養自身風格。”

  作為歷屆獲獎選手,他給今年參賽選手的建議是:記住一定不要保存實力,因為強手太多!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