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2018年09月14日 22:07:00來源:光明網-非遺頻道

  光明網訊(記者 彭揚)宮殿般富麗堂皇的寧波萬工轎旁,“新娘”身著蘇繡嫁衣溫婉大方;柔潤清秀的蘇作圈椅上,評彈藝人一首《江南好地方》唱得綿軟甜糯;小兩層樓高的南京雲錦大花樓木織機上,兩名織工正在展示南京雲錦的織造工藝……曾經這些對普通大眾來説只在電視或者博物館、展覽館裏見到的場景,在9月13日濟南開幕的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上幾乎隨處可見,與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面對面溝通、交流也同樣輕鬆自如。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寧波萬工轎

  把電視螢幕上的景象帶到展覽現場

  所有來到中國非遺博覽會的主展館——濟南舜耕國際會展中心的觀眾都會首先被眼前“拔地而起”的一片竹林所吸引。第五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主策展人孫冬寧告訴記者,這2000多根竹子從千里之外的川西運至泉城,以穿鬥式木架構的形式搭建成一個錯落有致的竹林,運用國家級非遺項目四川道明竹編的傳統技藝,再現原汁原味的“川西林盤”居住形態。而這也正是本屆展覽在模式上的一種創新,即突破傳統靜態的展覽模式,融園林式設計、多樣化活動、活態式展覽于一體,讓非遺項目及技藝以更加生動鮮活的方式呈現出來。“除了週邊的精心設計,序廳還借鑒移步換景的古典園林造景手法,展示出古建營造技藝、園林營造技藝以及傳統民俗中的諸多非遺元素,把電視螢幕上看到的景象搬到了我們非遺博覽會的現場。”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編織扎制主題區的陳設讓觀眾眼前一亮

  在孫冬寧看來,一場成功的非遺博覽會要既傳統又時尚,既熟悉又新穎。既要將學術成果視覺化呈現,也要把靜態的展覽變為動態的、具有互動性的交流空間。非遺本身就是來自於生活,與人的衣食住行緊密相關,如果不注意藝術性的把握,很容易做得很俗化。所以,本屆博覽會以展覽展示為主,展銷為輔,整個展示空間內容的規劃以“情景化、體驗化、活態化”來設置,對司空見慣的形式進行一種文化昇華性的表達,讓普通觀眾在與非遺傳承人、手工匠人面對面交流過程中,激發其消費慾望,從而促進非遺産品與大眾的關聯,而不僅僅是簡單的大賣場。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觀眾與傳承人交流青稞秸稈畫的製作工藝

  按類別布展方便傳承人互相學習借鑒

  記者注意到,與以往工藝美術博覽會、非遺類博覽會布展以省份為劃分方式不同的是,本屆展會一改常規,按照傳統工藝展覽項目,分成織繡印染、陶冶燒造、編織扎制、制茶釀造、印刷刻繪、傢具文房、中藥炮製、雕刻塑造八個主題。其中,“織繡印染”涵蓋了桑蠶絲織、少數民族刺繡、蠟染、扎染等,“陶冶燒造”展區有制陶、砂器、瓷器、琉璃等,“編織扎制”包括竹編、草編、柳編、棕編制傘、燈彩等,“制茶釀造”展區有釀酒、制茶等,“印刷刻繪”展區有雕版印刷、木版浮水印、剪紙刻紙、皮影等,“雕刻塑造”展區有玉雕、磚雕、竹木雕刻、泥塑、面塑等。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樂清細紋刻紙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刻紙技藝

  每個展區還以實物、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該非遺項目不同歷史時期的代表性作品、生産工具、傳承脈絡、生産工藝過程等內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南京雲錦木機粧花手工織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周雙喜告訴記者,此前也參加過很多類似博覽會,但這一次參展因為展區分佈按照傳統工藝的項目劃分,讓同行都聚在一起,彼此間交流更加方便,收穫也比以往多,“同樣是織造,雲錦是用絲,有的就是用麻,麻的透氣性其實更好,我就在想未來有不有可能在雲錦織造里加入麻,這樣提升雲錦的適用範圍。”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小兩層樓高的南京雲錦大花樓木織機吸引了大量觀眾

  “今年整個展覽規格更高,無論布景還是展出的作品,檔次都較以往有很大的提升,許多傳承人都是將自己經典作品或者近年打造的精品帶到了展會上。”蘇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姚惠芬補充説到,參展的同時,她也會抽空到其他展區參觀,與其他傳承人交流創新點,與設計師、藝術家碰撞新的設計理念。“對觀展的百姓來説,高品質的展品,與傳承人面對面交流,能讓他們更真實的看到非遺手工藝品製作的精良程度,感受到文化的精髓。”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傳承人現場答疑解惑讓博覽會的互動性、專業性更強

  自己動手創造“可帶走”的非遺記憶

  無論是以蘇作傢具、紫砂壺、臨夏磚雕、夏布等非遺精品打造而成的中式生活體驗區,還是釀造制茶區域跟著傳承人學習翻炒新鮮的茶葉或者製作茶餅,整個博覽會現場更像是非遺生活方式的一個“樣板間”。在互動體驗區,參觀者還可以在非遺傳承人的指導下,創作一件獨一無二的作品,創造“可帶走”的非遺記憶。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現場展出的許多非遺文創産品吸引了觀眾的視線

  在安徽巢湖紙箋加工技藝展區,5元錢兩枚書籤,15元五個紙箋小信封讓許多經過的觀眾都忍不住要買一個帶走。紙箋加工技藝傳承人劉靖告訴記者,傳統加工紙工藝是我國造紙發展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很長一段時間,有些産品均已失傳,1999年,他將手繪描金粉蠟箋恢復生産。“粉蠟箋在誕生之初就多用於皇室,現在對大眾來説也並不是日常用品,但是要讓這項技藝更多被人了解,就必須要開發適合大眾的文創産品,書籤、信封是目前開發出來的産品,書籤上的紙箋可以按自己的喜好寫字、繪畫,很多人都喜歡。”

“活態傳承,活力再現” 非遺博覽會打造生活方式“樣板間”

  皮影相框、書籤等産品也受到了觀眾的喜愛

  記者了解到,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是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西部一節(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産節)、東部一會”兩大全國性節會之一,每兩年舉辦一屆,自2010年起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本屆中國非遺博覽會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以“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為主題,體現“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念。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