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員首次對吉爾吉斯斯坦紅河古城遺址較精確測繪
中新網西安9月3日電 (記者 田進)陜西省考古研究院3日透露,考古人員第一次對位於吉爾吉斯斯坦的整個紅河古城遺址進行了比較精確的測繪,同時積累了在中亞地區發掘土坯類遺跡的相關經驗。
紅河古城位於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坎特鎮,紅河古城因紅河村而得名。陜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吉爾吉斯斯坦國家科學院歷史與文化遺産研究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紅河古城西側佛寺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
西側佛寺遺址主要由三個土堆組成,西邊一個,東邊兩個,其中東北部的土堆已發掘過,結果顯示它是一處佛殿建築。本次發掘的主要是位於東南部的土堆。
對紅河古城西側佛寺遺址的勘探,是第一次將中國考古學中常用的勘探技術運用到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考古發掘中。本次勘探最大的收穫,是搞清楚了佛寺周圍的圍墻遺跡。圍墻主要分佈于寺院的南、西、北三面,由於晚期水渠的破壞,未發現東面的圍墻遺跡。
第一次對整個紅河古城遺址分佈區進行了大面積測繪。結果顯示,整個紅河古城由內城和外城組成,均呈長方形。外城利用了內城的北墻,將內城包在其中。外城東西長980米,南北寬750米;內城南北長440米,東西寬360米。整個遺址區東西最長1800米,南北最寬1600米,總佔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從早期的調查測繪圖可以看出,在整個大城的東邊,還有一個範圍更大的外郭城,現在除北墻還殘存一些遺跡外,其餘外郭城墻均無跡可尋。
據介紹,本次發掘共布10×10米的探方兩個,發掘面積200平方米。從文獻記載及現場發掘情況看,該土堆曾被人為發掘過,並將挖出的土堆放在土堆的邊緣。遺址主要分為兩層,上層為晚期挖掘的二次堆積,下層為倒塌的土坯磚堆積。除部分墻體可以確認外,其餘土坯磚均為散亂分佈。遺址內還出土了大量的陶片和一些磚塊,還有少量的錢幣、銅耳環、銅片等遺物。初步推斷,這些遺物的年代約為10至12世紀,屬於喀喇汗時期。
此外,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還專門派出文物保護人員,指導現場文物的提取保護,以及對小件銅器的清理修復。在遺址發掘結束後,還對發掘區進行了覆蓋保護。
本次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初步搞清了西側佛寺遺址的圍墻範圍,第一次對整個紅河古城遺址進行了比較精確的測繪,同時也積累了在中亞地區發掘土坯類遺跡的相關經驗。通過發掘,確認本次發掘點是一處建築基址。(完)
[責任編輯:楊永青]